金秋十月,是上海最浪漫的季节。丹桂飘香,秋色怡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逢其时,开启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艺术和文化的良辰美景。
乘长风,破万里浪。经过三年的沉淀和蓄势,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度重磅出击,扬帆起航,驶向辽阔的艺术海洋。尤其是艺术节开幕前夕,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给本届艺术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艺术节的全过程之中,让作为文化载“体”的艺术节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作“用”。第二十二届艺术节矢志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承担新的历史使命,通过焕新升级的策划创意、集萃中外的精品力作,以文化作为沟通心灵的桥梁,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以自信、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和“上海样本”的文化魅力。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时代的产儿,于1999年创办,顺应了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多样化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导向,经过20多年中外艺术家们筚路蓝缕的努力开拓、创造,全球最年轻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成为全球艺术节大家庭里充满青春活力极具个性风采的重要一员。如果说,艺术节是一块调色板,20多年前还略显单调的话,那么现在这块调色板已经丰富到五彩缤纷目不暇接了。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20多年来,中外近800个艺术院团、5万多名艺术家加入艺术节的大家庭,艺术节不但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艺术家们最新作品的窗口,也成为人类优秀艺术集中展示的广阔舞台。
这里蕴含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最为核心最为基本的文化“密码”:文化自信,文化开放。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当代“两个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充足底气讲文化自信。当然,自信不等于自大,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说,20多年前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带着些许“自在”意味的话,那么20年后我们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自觉“自为”的意识和基本理念。艺术节的开幕式,就是我们解读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索引。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携着富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中国故事,大踏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显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增强。本届艺术节以“王者归来”的气势,集中推出的77台节目中,有12台世界首演,3台亚洲首演,7台中国首演,47台上海首演。新成立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将在开幕式抒发古老丝绸之路的悠远历史和美好未来的畅想。想象奇幻瑰丽的古老昆剧全本精粹的《牡丹亭》在开幕演出,向世界展示与莎士比亚对话的中国式浪漫。这些年艺术节的开幕式先后有《海上生民乐》中远古先人旷野丛林中吹起的骨笛,缭绕在《诗经》字里行间的静好典雅的琴瑟,高山流水,穿越几千年的岁月;将古老而唯一的女性文字交响化的《女书》……以文化自信演绎中国故事,本届艺术节在舞台上不但展开了远古的三星堆、屈原、陆机、蔡文姬等一幅幅历史画卷,而且聚焦最鲜活的当下生活,杂技剧沪疆援助的动人故事飞舞在《天山雪》、减负学生们的笑声响彻《放飞的天空》、沙县小吃美味飘散在《幸福的烟火》里……这些中国故事不仅散发着强烈的当代气息,而且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呼应,具有可以和他者互通的精神内涵。
艺术节是人类文明互鉴交流的生动平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对话中互鉴的结晶。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理想,决定了中国的艺术节开放而不封闭、对话而不拒绝、包容而不排斥,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情怀和气度。这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首先表现在,艺术节入选剧目的版图越来越广袤。20多年来,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英国皇家歌剧院、费城交响乐团、纽约芭蕾舞团、马林斯基大剧院、伦敦交响乐团……美妙的乐音,激越飞扬的舞姿,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许多顶级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音乐家、指挥家、舞蹈家多次来到上海。仅有欧美一流院团是不够的,随着文化视野的拓展,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友谊彩带的连接,来自捷克、土耳其、波黑、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卡塔尔、埃及、南非、古巴、阿根廷、墨西哥的艺术家们,给艺术节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各国艺术的八面来风。这种日益互鉴、更加开放的姿态,使艺术节的剧目品类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同时,我们以文会友,主动走出去,不但有杨丽萍、谭盾、田沁鑫这样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更有锋芒初露的年轻艺术家,从艺术节“扶青计划”舞台飞向五洲四海。
本届艺术节互鉴合作的最新亮点,是汇集中外艺术名家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文化地标——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的开幕演出,华丽亮相,奉献中西合璧的全球首秀。指挥家艾森巴赫与许忠担任联合艺术总监,以国际视野和东方文化底蕴互鉴的乐思,为交响音乐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开辟新路径。
本届艺术节时值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从古老的大漠孤烟,夕阳下的驼铃,到今天的中欧班列风驰电掣穿越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一带一路”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以创新巨献的交响诗篇《丝路颂》正式拉开艺术节的大幕,艺术地再现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歌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随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0余台作品将在艺术节“丝路之光”板块大放异彩,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艺术节“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渐趋机制化长效化。2017年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不断扩容,已经拥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178家成员机构广泛参与,以文化纽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像友谊的彩虹把各国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今年,东道主将在“一江一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圆桌论坛,回顾十年的历程,畅想未来,共筑“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文化新丝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文明历来有以文会友的传统。文化交流就是要广交朋友,不断扩大朋友圈。10月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金秋浪漫中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地拥抱世界。
作者:毛时安
编辑:施薇
图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