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用稿费购置的位于诺弗勒堡的宅邸,这里有十四个房间,树木茂盛的庭院里还有水塘
作为进博会主宾国的法国,不仅盛产世界文豪,其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也是特色。如果说进博会的主场是中国上海,那么咖啡馆的主场就应该是法国巴黎了吧。去法国看文豪之家之余再去咖啡馆共饮一杯,我看行——
与巴黎的居所同为其活动据点的第二座寓所
玛格丽特·杜拉斯之家
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
玛格丽特·杜拉斯出生于法国殖民地越南西贡(现为越南胡志明市),其父母都是法国人。杜拉斯七岁那年,时为学校校长的父亲在法国的故乡病故。母亲携着杜拉斯和她的两个哥哥回到父亲的故乡,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那个村子叫作“杜拉斯”,这也是她笔名的由来。
其后,一家人回到殖民地越南,母亲在学校教书的同时也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们,只是无法居住于父亲在世时那样的豪宅里了。杜拉斯十五岁前后的几年间生活在沙沥,母亲在这里出任小学校长,杜拉斯求学的学校和《情人》中男主角原型的那位青年的居所都还存留在这里。
▲杜拉斯留在越南的恋人李云泰的家宅
1931 年,杜拉斯回到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学,后于 1939 年与丈夫结婚,翌年迁居到其后住了四十余年的巴黎圣伯努瓦街 5 号的那栋公寓里。1950 年,她发表了描绘印度殖民时期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太平洋防波堤》等作品,作为作家逐渐为人所知,并在巴黎以外也购置了居所。其中一处居所,是 1958年购入的古旧大屋,在巴黎以西约四十公里处一个叫作诺弗勒堡的村子里。这处居所还曾是其导演的电影《娜妲莉·葛兰吉》的拍摄场地。她买下的另一处居所,是位于海边小镇特鲁维尔的“黑岩”公寓。由黑岩旅馆改建而成的这座居所是杜拉斯于 1963 年购入的,她每年都要在黑岩寓所度过夏季,曾在这里写出《情人》等作品。
▲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历程
1914 年 出生于法国殖民地越南西贡近郊
1921 年 父亲病逝于法国
1924 年 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永隆、沙沥
1931 年 为升入大学而回到法国
1939 年 与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 年 迁居圣伯努瓦街 5 号的公寓
1943 年 《无耻之徒》出版。参加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领导的民族抵抗运动
1946 年 与昂泰尔姆离婚
1947 年 产下其与蒂奥尼斯·马斯科洛的儿子让·马斯科洛
1950 年 《太平洋防波堤》出版
1957 年 《太平洋防波堤》被拍成电影
1958 年 购置位于诺弗勒堡的宅邸
1959 年 撰写以广岛为背景的《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3 年 购置黑岩公寓一个大套间
1966 年 第一次导演的电影《音乐》上演
1984 年 《情人》出版,获龚古尔奖
1996 年 执笔写作《一切结束》后,3 月在巴黎去世
文豪钟爱的咖啡馆
巴黎的咖啡馆
成为文学辐射之所的咖啡馆熙熙攘攘
咖啡馆的主场在法国,咖啡馆与文学的渊源也很深厚。咖啡传播到这个国家,是在十七世纪中叶,随之诞生的咖啡馆数量便快速增加,作为贵族和艺术家们的社交场所开始兴盛起来。其先驱般的存在,是现存最为古老的、名为“咖啡馆·普罗可布”的咖啡馆。这家咖啡馆于 1686 年在圣·日耳曼大街(现为圣日耳曼德佩大街)开业,三年后迁至紧邻的法兰西喜剧院并做了豪华装修,成为大受艺术家们欢迎的场所,及至十八世纪,开始兼有文学沙龙的功能,据说卢梭以及孟德斯鸠等人常在这里活动。
法国大革命之后,咖啡馆开始大众化,拥有时髦咖啡馆的场所也随着时代大流而不断变化。二十世纪前半叶,作为文豪汇聚的咖啡馆而驰名的,是六区的圣·日耳曼街区的两家咖啡馆——“双叟咖啡馆”(见下图)和“花神咖啡馆”。这两家咖啡馆在同一条街上毗邻相连,其中“花神咖啡馆”是诗人阿波利内尔所编杂志的编辑部所在地,也是萨特和波伏娃所喜爱的活动据点。
萨特和波伏娃还是“双叟咖啡馆”的顾客,加缪和海明威等人也时常光顾这家咖啡馆。这家店名缘起于两尊陶制的中国小老头雕像,也因其主办的双叟文学奖而广为人知。
——图文均摘自《世界文豪之家》,【日】阿部公彦 阿部贤一 楯冈求美 平山令二 著,许金龙 许若文 译,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阿部公彦 阿部贤一 楯冈求美 平山令二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