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在全球聚光灯下充分展现开放、创新、包容的鲜明城市品格,以一流城市形象、一流服务保障、一流营商环境确保办好这场顶级盛会。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全球瞩目、万商云集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作为这一盛会的举办地,上海紧紧把握机遇,全力提升城市面貌、营商环境、服务能级,展露出“面向世界的窗口”和“世界会客厅”的实力。
拥抱进博、共享未来,这座城市的持续“进阶”,正是对进博会溢出效应的生动诠释。
做好城市保障,“软硬件”持续升级
入夜时分,虹口区东大名路沿街两侧320棵行道树和17处花坛已被“点亮”,白玉兰广场、港务大厦等楼宇和公共空间绿化组成灯光联动群,老城区立起新地标,原先的“老港口”变身为市民和中外来宾的“网红打卡点”。
为高质量做好进博会各项城市保障工作,这座城市各个角落都在从环境整治、道路修复、绿化美化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入手,让城市面貌变得更有魅力。
“硬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上海更使出绣花功夫,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连出实招,提升城市“软环境”。
就拿天气预报来说,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上,一台移动气象观测车正不停运转,实时监控着气象环保数据,把进博会监测点的所有气象信息和天空实况传回总部,第一时间播报最为精准全面的气象服务信息。第二届进博会上,上海气象部门研发的“智慧气象”——“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将先期试用。
据进博会气象环保组副组长冯磊介绍,该系统是“城市大脑”——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包括气象数据综合汇聚和可视化展示分析,系统的气象专屏包括气象要素、综合地图和场景服务,每部分均支持人机交互,可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和无延时的智慧气象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