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不仅仅依靠最初的诸如廉价劳动力这样的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依靠我们的后发优势,通过开放参与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知识的引进,迅速在各个领域和产业逐步接近前沿、取得进步。
中国创造的新的经验,从正面证明了重要的不是比较优势而是后发优势,重要的是学习和知识的引进。因此,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新的案例,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过去,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往往会提到“比较优势”——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有些学者反复强调比较优势,围绕它建立发展战略。但仔细想想,比较优势可应用范围其实很小,而且不能支撑长久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和瓶颈究竟在哪里?关键在于缺少知识,知识的缺乏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增长的各个要素:教育环节的缺失,使人力资源水平无法提高;不会管理,体制机制上就容易出现缺陷,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技术,就没有创新能力,形成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想要克服增长瓶颈取得发展,关键就是知识。中国这40多年来发展的经验所得,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指的是作为一个后来者,可以用比较迅速的、成本比较低的方式,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掌握人类过去积累的大量知识财富。这里说的知识和技术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或专利保护。我们说的是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没有专利保护,可以通过教育、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
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路径就是开放。加强出国交流,比如派出留学生、访问学者,也请外国人到中国来访问、开国际会议等等;再比如引进外资,让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由此带来了知识和技术。我们很多人一开始不会做生意,但在和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他们如何经营并且迅速地学会如何做生意。这些都是知识,都是得益于开放而获得的后发优势。
文字整理:杨逸淇 樊丽萍 王磊 刘力源 陈瑜
图:叶辰亮 摄
编辑:孙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