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本市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公共资源难以全方位实现每一位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市人大代表秦钠推荐了一种新型的乡村养老模式,即城市老年人“寄养”在一些资质好、环境好、服务好的郊区农家,与农村居民同吃同住,在郊区安享晚年、实现健康老龄化。
秦钠表示,上海是我国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这意味着全市每三位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据人口学家预测,2020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达到53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将升至36%;到本世纪中叶,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增至600万,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伴随这种老龄化而来的是庞大的养老需求。要满足上海市500多万老年人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赡养、照护需求,除了要加大公共资源的支持外,关键还是要创新出一种新的、适应实际发展的养老模式。
她认为,农村生活成本比城市低,普通上海市居民完全支付的起相关的养老费用。其次,农村生活节奏较慢,空气新鲜、环境舒适,城市老人下乡能缓解城市压力。第三,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在乡下养老时,还可以尝试帮农户做一些轻体力劳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最后,上海市的老年人不仅可以到本市郊区乡村养老,还可以选择到周边的其他长三角农村去养老,这有利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王翔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