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高能级产业集群汇聚一体化协作势能,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最重要的纽带之一。正如罗兰贝格不久前一份报告所言:在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资源是优势,协同不足是短板。立足拉长长板、补齐短板,过去一段时间,长三角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双向互动。
在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方面,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经整合了区域内2420家法人单位的3.1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360亿元。
在创新项目合作方面,沪苏浙皖共同加快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也与安徽合肥共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新动能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去年,长三角签署了《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机器人产业链地图,推动临港集团与江苏大丰、浙江慈溪、安徽合肥等地开展跨省园区合作。
在金融方面,截至去年11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三省一市共25家,占全国比重高达44.6%。事实上,今年元旦前后这两周,沪苏浙皖就已发起成立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举办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论坛等。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机器人产能目前占全国50%以上,下一步将探索设立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机器人众创空间,建立机器人示范应用园区。
作为龙头,上海正在创新与产业合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上汽、华虹集团、上海电气等布局长三角动作频频,“上海制造”正从“在上海制造”变为“上海在长三角为全球制造”。另一方面,一批长三角企业纷纷把总部或管理、营销等功能性总部落户虹桥商务区,该区域近300家总部类企业中,四成以上来自长三角。
作者:张懿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