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两会的大幕今天正式开启。昨天,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们就已进入两会状态,率先举行提案审查会议。
截至昨天上午,大会共收到提案316件。记者注意到,经济建设类提案有122件,社会建设类有116件,分别占提案总数38.6%和36.7%,成为今年政协委员们的“两大关切”。提案内容主要涉及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制度创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财税改革、吸引科创人才、创新城市治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
老房加装电梯,如何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2019年12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意见》。这一《若干意见》被寄望于加快老房加装电梯的速度。
2019年,不少社区实现了老房加装电梯的“量产”。不过,钮晓鸣委员发现,全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进展不一,有些区工作步伐较快,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有些区进展较慢,主要原因是缺乏牵头责任部门,靠小区个别热心业主做居民工作、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会碰到很多困难,甚至工作就此搁置——大部分居民不熟悉政策,尤其老年人了解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
钮晓鸣建议,结合《若干意见》,由各区政府通过街(镇)落实到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在有加装电梯需求的小区加强宣传,做到政策透明,努力实现家喻户晓;在小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设立加装电梯的工作部门,负责动员、意见汇总、沟通联络、协调业主;街(镇)负责制订工作规则,对小区工作给予监督指导,但对不同小区要分类施策,可采取不同运营模式,加快示范、面上推广。
此外,《若干意见》的组织实施不到5年时间。市政府相关牵头部门要制订《若干意见》细则,明确时间节点要求,并对各区进行业务指导。各区应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六成夜经济集中在餐饮,如何“多翻花样”?
2019年,上海的夜间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打造了黄浦区新天地湖滨路、静安区大沽路、杨浦区大学路等夜市示范区。但目前的夜间经济示范区尚缺少各自特色。数据显示,60%的夜间经济消费集中在美食餐饮,其余大多为电影、KTV、美容和运动等,没有形成各区域夜间经济的特色,也没有考虑到根据季节时宜、区域地段、重大赛事、节日民俗、传统文化来打造不同地点、不同时节的夜间经济内容。
骆山鹰、黄春华委员建议,夜经济要在内容上打造主题特色,形成差异化经营。比如,在每年进博会期间,可在全市范围形成以进口商品为主题的夜市,为进博会品牌推广推波助澜;在季节性美食期间,打造不同的美食节日,如小龙虾节、草莓节等等;在年中年末考试期间,杨浦区大学路可以根据周边高校较多的情况,推出适合大学生夜间温习、交流的场所或书籍展会等;在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可以打造属于体育迷的夜间节日。
委员们还呼吁,通过税收优惠、环境治理来推进夜间经济的发育。对于夜间经济产生的消费,尤其是在后半夜产生的消费,予以税收减半征收或部分即征即退;根据消费人群数量,及时调整夜间垃圾杂物清理、区域保安保洁的人力配置,为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会展之都,如何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品牌?
知名展会品牌是上海打造会展之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如工业展之于汉诺威、服装面料展之于巴黎、动漫展之于东京、航空展之于珠海,上海要建成世界会展之都,必须从本土培养出几个在全球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展会品牌。
结合两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刘毛伢等委员对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进博会带来了新的展会资源、新的策展灵感和项目主题、新的科技手段和新的运作模式,这些都将为上海会展业从高速度增长转换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新的动能。
委员们认为,品牌展会不仅要成为行业风向标,还要在软硬件服务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上海,可以成为顶级展会的“孵化器”:一些原本不属顶级的展会,可通过来上海办展,借会展之都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能级。
要实现这一目标,会展场馆方的市场化程度和服务意识必须增强。比如,每次办展前,诸多政府部门都要出具审批意见,展会方可如期进行;展馆方作为经常性办展机构,在办展次数上远多于某个特定的展会主办方,如果能够为展会主办方提供相关服务,其效率与可控性更高,展馆的吸引力也将大幅增加。建议规划、建设、消防、交通、城管、执法、商贸等部门采取必要的引导、扶持措施,对展馆管理者、会展主办者、参展商、展览服务商等各方权责进一步明晰,带动会展业发挥溢出效应,进一步提振上海经济。
作者: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周渊 占悦
图片:叶辰亮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