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让“人民至上”四个字走进高光时刻。
“人民至上”从来都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是对“人民至上”的深刻践行。
今年,站在决战决胜的特殊时间节点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很多非常表述和非常举措,再次体现了我党对于“人民至上”理念的一以贯之。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报告中罕见地两次提出“生命至上”,强调的正是对于14亿人民生命权的重视。因为生命至上,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生命至上,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篇幅纪录。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全国两会推迟到五月下旬召开,意味着留给我们完成报告所确定的全年任务的时间也被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增与减,取与舍,恰恰说明了党和政府把什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为什么“不提GDP增速具体目标”会在开幕会结束之后立刻冲上热搜?因为它彰显了党和政府在挑战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引导各方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的决心。其中“六保”是今年中央应对疫情冲击所提出的,被视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而“六保”之中的前三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又是格外突出的重中之重,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具体举措和工作,都是围绕这三保来展开。比如政府要过紧日子,但是针对基本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比如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与此同时,虽然报告没有提GDP增速具体目标,却围绕就业、物价、环保、脱贫、居民收入、防风险、扩大内需、推进改革开放等诸多环节构建了一个目标体系,无一不是站在决胜决战的特殊时间节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发展造成的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围绕“人民至上”四个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指导思想。
特别要提出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历时之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这不仅是因为疫情导致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也因为起草组围绕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经济走势怎么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定、宏观政策问题怎么办等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网民的意见建议。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三月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说的这句话,掷地有声,意味深长,是“人民至上”在新时代的深情表达。今天,当“人民至上”四个字再次走进高光时刻,它不仅被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里,更写在了中国大地上,写在了14亿人民的心里。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作者:邵岭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彦 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