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还在继续。这其中,“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22日傍晚即冲上微博话题热搜第一,获得1.1亿次阅读。报告提出中央政府要带头,本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的“硬核”举措,并强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赢得网友广泛关注点赞。而更令大众期待的——是随之而来的“好日子”。在报告发放的众多“民生红包”中,中央的两个“1万亿元”分量很重: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22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贯彻这一初心,是面对重大疫情,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并由国家承担全部救治费用;也是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的背景下,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高速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奋斗的奇迹,令中国得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要保持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提质增效”成为关键词。从中央到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别的可以减,但民生支出是刚需,不能减只能增。那么增量从哪里来?就是要削减政府开支。尤其当下,疫情尚未结束,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开源更需节流。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在2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再度强调,两个“1万亿元”中央一点不留,省里也只做“过路财神”。如何用好这两个“1万亿元”?从意识上,要强化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从机制上,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从使用上,要紧紧围绕“六保”工作展开,通过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式,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让企业和人民群众从“真金白银”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感受。
一个简朴的政府不仅造福于民,也能取信于民。何谓之“信”?是对中国临难不避,必将战胜眼前挑战的信任;也是对中国留得青山,必将赢得更长远未来的信心。要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与信心,还要发挥各级政府与党员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在硬核举措与数字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必须真正”“决不允许”“严禁”等掷地有声的措辞,更能看出在党和政府在“过紧日子”上“一紧再紧”的决心。古人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府有朴素之风,干部有清廉之德,凡言之必行,凡行之以躬,必将赢得民心所向,凝聚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作者:黄启哲
制图:王梓含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邵岭 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