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件大事在上海发生。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特殊”“唯一”,两个关键词,不仅寄托着中央的厚望期许,也升腾着上海作为“第一选手”参与国际竞争的万丈雄心。上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
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由此回望过去一年,无论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新冠疫情防控,上海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城市品格,奋力化危为机。“满血复活”的上海,身后留下一连串非凡“足印”——
救治患者,“上海方案”脍炙人口;外防输入,闭环管理扎实管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率先出台公共卫生建设20条,不断优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复工复产复市,在线新经济异军突起,4418亿元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五五购物节”点燃万众消费热情,“新基建”让城市“脱胎换骨”……
逆风飞扬,只因梦想矢志不渝;穿越阴霾,战胜不可能方为奇迹;放眼未来,上海,风劲更扬帆。
洋山深水港远眺。陈梦泽 摄
抗疫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去年进博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谁能想到,仅仅两个多月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将一张关于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的“考卷”,摆在了上海干部群众面前。
今年1月29日,一张社区干部敲门敲到指节红肿的照片,从朋友圈传到互联网,瞬间刷屏。“闷”在家里的上海市民纷纷点赞,向社区抗疫工作者的辛劳付出表达敬意。
那是抗疫最吃劲的时刻。上海在把好道口之后,将防疫重心放在社区,加大对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监测和排查力度。与此同时,加快信息发布,加强健康科普,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一项项硬核举措和周密部署,让上海本地病例迅速得到控制,减轻了“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上海的防控体系就像‘少林派’一样干净有力,社区防护强大无比。”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如此评价。
此后,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上海抗疫重心又转到严防境外输入上来。全市16个区派员进驻空港,24小时值守,专人专车接送隔离入境人员。抗疫“手势”不断调整,国门“篱笆”越扎越紧。一位网友感叹:“疫情形势在变,百姓诉求在变,处理‘手势’在变。不变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安定和安全。”
2月17日,奉贤路182号一个没有门卫室的小区前,保安刘运生坐在小帐篷里,坚守防疫登记岗位。刘歆 摄
疫情考验人,也检验着城市治理体系的水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上海试点上线“随申码”,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让人员健康状况一目了然,不仅助力精准防控,也让复工复产复市有了抓手。“一网统管”则为智慧防疫提供支撑,据上海市卫健委信息化管理处副处长冯骏介绍,上海本地确诊病例中,经“一网统管”助力发现的占总数的1/3。
交出出色答卷,并不意味着没有短板与不足。上海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如何进一步提升与完善,早已成为上海市领导眼中“危中寻机”的重要一环。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7天内,连开两场从市委直通基层、规模超过千人的电视电话会议,引起广泛关注。
一场会议探索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出台重磅意见“20条”,着眼“整体性重塑”,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一场会议聚焦“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优化升级,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如此迫不及待,只因时不我待。这是“排头兵”与“先行者”的自省。
3月18日晚,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完成上一批入境人员转运任务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赶回来,继续转运下一批旅客。孙中钦 摄
逆势而上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
按下“暂停键”的那些日子里,城市停摆,但上海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从未冷寂。
一切只因使命在肩。
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去年一年,三项任务渐次推进,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但比照长远的战略目标和使命,它们还只是开了个局。去年在上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
“落实”二字,分量尤重。如何克服新冠疫情这个最大“变量”,重压之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考验着上海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2月10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复工,成为国内最早启动复工复产的大型企业之一;3月9日,新片区141个建设项目在全市率先100%复工;4月8日,一场特殊的“云招商”火热举办,12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超200亿元;5月8日,临港新片区重磅发布“金融开放50条”,滴水湖畔将再造一个“陆家嘴”;第一季度,新片区签约落地的科技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713亿元,大幅超过全年项目总投资目标……
4月7日,位于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工程已全面复工,进入钢结构顶棚吊装阶段。陈梦泽 摄
尤为可贵的是,新冠疫情至今,新片区无一例确诊、无一例疑似,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逆势而上跑出了改革创新加速度。
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科创板。今年4月29日上午9时30分,随着光云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发上市交易,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
9个月,从零到百。科创板不仅频频“改写”A股历史,更展现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效应——未盈利公司、红筹公司、特别表决权公司……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而生的科创板,推出五套上市标准,为各类型科创企业打开了境内上市的大门。
今年1月20日,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对于一度计划赴海外上市的优刻得而言,允许设置特别表决权是科创板最大的吸引力所在。”优刻得董事长季昕华说,从提交材料到挂牌上市仅用了近10个月时间,18.4亿元的净募集资金,有力支撑了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自建等资源布局的前期投入。
今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揭开了序幕,让各方更加充满期待:新的起点“再出发”,科创板将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资本助力器”。
面积2413平方公里,地跨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半年多以来,也已体现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据示范区执委会介绍,由两省一市共同编制的中国第一份跨省域法定空间规划,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将首次实现跨省级不同行政区“一张蓝图管全域”的制度创新目标。
疫情防控有序,古镇旅游业逐步恢复。4月15日,预约前来的游客在朱家角古镇悠闲漫步。李铭珅 摄
今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密集施工期”。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等4类项目建设,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梳理了近100个项目,其中33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一条跨行政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正在形成。
危中寻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一部“B站”制作的视频《后浪》席卷网络,成为各方热议话题。时至今日,《后浪》讨论余波未定,“B站”的“出圈”速度却在加快。
5月19日,“B站”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营收达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远超市场预期。
“B站”的亮眼表现并非特例。疫情期间,上海的无人工厂、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行业的一批新生代企业,正不断推动市场加快“活”起来,带动经济加快“热”起来。上海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上海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尽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7%,但以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为依托的相关行业均实现逆势增长。
去年考察上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上海,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特别提到“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在线新经济的异军突起,正是“产业新方向”的生动写照,也是“危中寻机”的绝佳注脚。
上海陆家嘴。陈梦泽 摄
上海不失时机地为这些新生力量“助攻”。4月13日,《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上海聚焦三大类12个领域重点布局,准备用三年时间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也是总书记一直以来对上海的殷切期望。在大多数国家因疫情闭关锁国的时刻,上海始终坚守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不仅赢得了世界尊重,也让加大在沪投资,成为一批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共识。
3月20日,5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同时举行中国项目“云开业”仪式,落户陆家嘴金融城;4月8日,上海市代市长龚正为21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10家研发中心颁证;4月29日,又有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意向项目在浦东集中签约……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3月实到外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疫情之下,这样的数据振奋人心。
五一前夕,“六合路上小尖顶”重新回归。陈梦泽 摄
外引投资,内促消费。5月4日,上海全新打造的消费节日“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不仅拼多多、叮咚买菜、携程、途虎养车等本地平台纷纷捧场,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电商也纷纷加入。
通过线上反哺线下,在大额促销活动的推动下,上海市民被压制的消费欲望迅速井喷,第一天消费支付总额就达156.8亿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五五购物节”大力拉动申城消费复苏。徐程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消费盛宴中,从明星、网红到官员、总裁,纷纷亮相带货直播,打造出直播探店、直播新品首发、秒杀抢购等消费新模式,呈现出线上线下丰富消费场景,也为上海探索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建聚人心助力抗疫复工双赢
党的建设,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
去年考察上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教诲谆谆,嘱托殷殷。如何巩固和拓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终身课题常抓常新?抗击疫情的战斗,复工复产的拼搏,既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
今年1月27日下午,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上海114个高速公路匝道防疫检测关口,战略性前移至9个省界高速公路公安检查站。下午1时50分,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京沪检查站站长王伟带领9名民警赶到地处江苏、早已废弃的花桥收费口。
很多时候,未知最可怕。在大家对疫情传播风险尚未了解,防护装备只有口罩,增援力量不知何时抵达的时刻,面对“逢车必检,逢人必检”的指令,少数人难免犹疑。
2月16日凌晨的G50汾湖检查站,民警和防疫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一辆入沪车辆。刘歆 摄
关键时刻需要一锤定音的人。“共产党员先上。”没有更多的话,王伟带着7名党员民警戴上口罩、穿上警用雨衣,走上车道,开始拦车检查。老党员高云龙至今记得,站长说那句话时自己的心情。“那是对自己身份前所未有的认同。”
同样的话,不止一次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响起。今年1月29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刻,专门召集党员开了一个组织生活会。会上他那句“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在网上刷屏,也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医生。
“党员要先上。”这朴实的话语,充满力量,凝聚人心。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上海派出1600多位援鄂医疗队员,他们中有700多名党员。党员们在前线奋不顾身的先锋示范作用,让其他队员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他们纷纷向党组织靠拢,凝聚起共同战疫的强大力量。
4月24日下午,最后一批返沪的援鄂医疗队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51名队员解除隔离,平安回家。徐程 摄
据统计,上海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已先后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8000多支,覆盖党员近40万人。
风劲更觉担当重。经此淬炼的上海,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无畏的勇气,谨记使命,奋勇前行。
来源:新民晚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邵大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