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人民大会堂。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两会时间定了!”大家在朋友圈奔走相告,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拉开大幕。
定下来的,不仅是期盼已久的两会时间,还有民众的心:一者,中国两会的召开,意味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将释放出抗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的信心;二者,全国两会召开后,可以更加明晰,复产复工后中国发展方向是什么?重点任务是什么?2020年中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明确答案,终于要公布了——这将传递出对中国发展路径的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非同寻常”,不仅因为“非常”的会议时间,更因“非常”的历史节点。
新冠疫情的突袭,打乱了生产生活的步调,也打乱了全球经济的节奏。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经济“上半场”围绕抗疫展开,那么复产复工后,“下半场”怎么打?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范本;未来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又将贡献怎样的方案和思路?这势必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如何确定,在“六稳”基础上,如何做到“六保”,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将释放出明确信号。
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任务相当艰巨。更重要的是,在这冲刺阶段,疫情又带来新挑战,农民工就业、农产品滞销、产业扶贫受影响等,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时间还剩半年,能否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能否按照既定节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今年两会应该会拿出更扎实的举措。同时,今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这些事关“全面”的民生命题如何作答,也是民众关切的重点。
除了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也有不少非同寻常的关注点。
比如,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在今年两会中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草案还有哪些调整,未来这部法典将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作用,也都吸引着海内外的目光。
又如,国民健康如何得到更好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全民抗疫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风险依然存在的背景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民健康保障有何新举措,国民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会不会有更严密的防护网,将会成为本次两会的关注重点。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体层面,每个关注点所承载的,是国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报告”,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我们期待,在这特殊时间、重大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各位代表委员能够建议、提出更具战略高度、更有实践价值的“非常办法”,以降低疫情影响,以释放发展信心,以满足人民对幸福的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编辑:范家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