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在“全员媒体·网上内容建设新力量”平行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将关注的目光对准在网络时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年,看他们如何在快节奏、科技感的未来生活中传承中国文化。当有人担忧中华传统文化将在网络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时,康震却观察到,“数字新青年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在上一代人难以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上拥抱着传统,他们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诠释中华优秀的、璀璨的传统文化,并因此形成一股新国潮。”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涂凌波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一些国潮作品,包括传统服饰、文化符号,都被用来做成互联网的传播内容,被很多青年群体所借用。主流媒体对三星堆考古发现传播作品的制作也都非常精良。”
同时,涂凌波表示,也要警惕互联网上传统文化内容传播中的良莠不齐问题,这对我们认识传统文化造成了障碍。此外,有些商家过分追求商业利益,打着传播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号在互联网上吸引网友关注,这可能会损害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还有些传播徒有其表,没有实质性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正面应对。
在做好国内传播的同时,如何在国际舆论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交流互鉴最能打动人,跨越差异、赢得认可。国际传播是系统工程,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间传播。”涂凌波认为,向国际社会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还是要了解外国人,关注他们的好奇之处,也要避免落到文化刻板印象中。除了武术、京剧,我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当代互联网上由青年群体创造的网络文化也值得传播,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被国外的网民自发翻译传播,吸引了不少海外读者,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来源:人民网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范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