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今年要聚焦监测、帮扶、退出三个环节,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安排,是做好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2021年,我国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监测不及时、不全面,程序烦琐。有的对政策理解和把握不一,尺度有松有紧,有的落实精准帮扶不到位,有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首先是聚焦监测环节。各地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核查工作,争取早发现苗头问题,以便更加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同时,各地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工作,缩短监测对象的认定时间,提高监测效率。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焕鑫:二是聚焦帮扶环节。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和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把返贫致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据国家乡村振兴局2月底监测数据,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来源中,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因病、因务工就业不稳、因残和因学。
第三是聚焦退出环节。各地各单位结合掌握的情况,细化监测对象规范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实行动态清零。
此外,国家乡村振兴局表示,今年要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1年,经过努力,全国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51元,同比增加1463元、增长11.6%。
今年,国家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退役军人事务部、农业农村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支持和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退役军人40万人,占返乡创业总人数的3.8%。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焕鑫:今年,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到更多地区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帮助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对农村妇女、轻中度残疾人等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组织其通过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等获得就业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群体,比如重度残疾人、孤儿等,协调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措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来源:央视网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范家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