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对美国一手导致阿富汗局势剧变的指责,美总统拜登近日辩称,美国在阿富汗的任务“从来也不应该是国家建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
“这倒也是句实话,因为无论是伊拉克、叙利亚、还是阿富汗,我们看到美军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动荡分裂、家破人亡,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美国的力量和作用是破坏,不是建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如是评论。
△当地时间8月20日,阿富汗民众在喀布尔的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等待撤离。
连续多日,美国从阿富汗的仓皇撤离几乎重演了1975年撤离南越时的混乱一幕,被各家媒体讥讽为再现“西贡时刻”。
无论美国政府如何掩饰,“喀布尔大溃退”都明白无误地宣告了美国阿富汗战争的破产,宣告了以武力为介质的美式外交的失败。正如《华盛顿邮报》评论所说,“你不能输了一场战争,却期望结果看起来是你赢了”。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靠枪炮留下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历经四任美国总统的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史上卷入时间最长的战争,结果却是阿富汗被美国当做“负资产”无情抛弃了。
面对美国如今不光彩的溃退,美军《星条旗报》的说法是“西方20年来改造阿富汗的实验结束了”。
△《星条旗报》社交媒体截图
人们不会忘记美国的“实验”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从美国诞生之日起,战争就成了美式外交中的必杀技。仅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就以“反恐”之名,在全球约80个国家发起各种各样的军事行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动乱输出国和全球稳定的“最大麻烦制造者”。
其中,中东成为美国“实验”的重灾区。继阿富汗之后,美国20年来还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留下一个个烂摊子。
单看阿富汗,20年来,在阿恐怖组织从个位数增长到了20多个,10多万阿富汗人死于战争。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美国布朗大学数据显示,战争造成超过5万阿富汗平民和近7万阿富汗军警死亡。
常年战乱重创阿富汗经济和民生。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阿富汗人均收入仅为508美元,平均月收入只有42美元。
△世界银行数据截图
美国试图将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移植到阿富汗,但最终结果表明这一做法已告失败。
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在《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矛盾,按照美国的设想对阿富汗进行所谓民主化改造注定会失败。但美国官员却一直在欺骗公众,这让美国士兵和阿富汗人民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在《日本时报》刊文嘲讽称,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国几乎每一次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军事干预都已失败。美国人自我认识的缺乏实属惊人。
△萨克斯文章: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地投入数万亿美元后,除了血染黄沙之外,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唯一的“赢家”是他们
再看看穷兵黩武给美国自己带来了什么。
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为阿富汗战争前后耗费了2.26万亿美元,共有6万多名美国军人和承包商死于战争。除二战外,美国在中东“反恐”战争中的总投入已达到6.4万亿美元,超过了其他战争花销的总和。
△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报告数据截图
随着不断烧钱输出战争和动乱,美国军费开支有增无减。在全球军费开支排行榜上,美国长年位居第一,近年来更是保持在每年7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几乎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美国《国会山报》:在拜登政府今年4月提交国会的2022财年(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联邦政府可支配支出预算方案中,军费预算总额达到7530亿美元,较2021财年增长1.7%。美国会预计年底前就该方案做出决定。
美国一边在中东大打出手,一边又通过向中东国家无节制出售军火大肆牟利。2020年美国军售占全球军售比重超过85%,其中近一半流向中东。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指出,美国多年来的所有军事干涉和暴力政策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军工产业受益,“这也是唯一从阿富汗流血战争中成功崛起的产业”。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更是一语直戳要害。
理查德·沃尔夫:“在这一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美国军工复合体才是真正的赢家,他们驱使人们投入战争,年复一年获得大量军火合同和丰厚的报酬。”
“美国世纪”的终结?
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巴尔干冲突进行“成功”干预后,时任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曾宣称,“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国家”。
对此,英国《卫报》评论认为,现在几乎没有美国官员会说奥尔布赖特这样的话。阿富汗战争的失败标志着“美国治下的和平”已经结束。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失败是否标志着“美国世纪”的终结。
文章同时指出,即使阿富汗战争已经结束,美军仍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近800个军事基地。有学者认为,作为现代史上最推崇极端干涉主义的大国,美国不会就此停止对全球事务的干预。
△《卫报》报道截图
英国《金融时报》的社论也指出,在经历了“喀布尔时刻”之后,人们很容易认为未来的美国或许会更加内敛。但是,即使是阿富汗战争的惨败也不太可能让美国的干涉主义永远消失。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金久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