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全球化进程、全球治理体系、科技与产业等都处在深刻变革之中。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学术界、理论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时代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传承、实践与创新,更加全面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是中国政治经济学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近日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八届(2020)学术年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分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政治经济学专家学者80余人围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承、实践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价值的创造”要素依然是“活劳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沈开艳教授从学说史的角度考察,指出价值理论的演进始终是与一个时代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相适应,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与时俱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以往价值理论的又一次深刻的、彻底的革命。在当代社会,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得要素价值论中的“要素”越来越扩充。从土地带来纯产品,到土地、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到土地、劳动、资本“三位一体”创造价值,到土地、劳动、资本、企业组织“四位一体”创造价值,再到当今的土地、劳动、资本、组织、技术、管理等共同带来价值,“价值的构成”要素越来越丰富,但是“价值的创造”要素依然是“活劳动”,人类劳动在价值构成中的占比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刻性和前瞻性,凸显了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共同富裕促进价值创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杨承训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和世界进入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而且拓展了它的组成部分,除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突出发展了党建理论、社会系统治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被实践充分证明是正确的。而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能够形成以人民创造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良性循环,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健康、稳定、可持续增长,实现新时代的新跨越。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也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巨大活力。
新发展格局助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
复旦大学高帆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国的社会主义转向高收入阶段,人口和地理大国、经济体制转型、国际格局变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命题提供了实践逻辑。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从制约国内经济最核心的不平衡因素切入,以制度完善为基点,提高需求能力、优化供给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畅通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交互运动。为此,特别需要借助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依靠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微观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再平衡;放大自由贸易区对各地区体制改革深化和开放程度提高的牵引功能等,进而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回应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