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三史”讲堂27日在社科会堂举办。据悉,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市地方史志学会具体承办。
据悉,举办“三史”(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讲堂,旨在推进“三史”的开发利用、宣传普及。通过“三史”宣讲,把上海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清楚、讲解明白,鉴往知来、资政育人。上海市方志办方面表示,希望通过“三史”宣讲,传播史志文化,阐释“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推动上海广大干部群众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三史”讲堂开幕式上致辞。徐炯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内涵生动,红色资源丰富,上海社科史志界在“三史”主题中大有可为。他希望市社联和市地方志办公室联手各家学会,办好“三史”讲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权衡强调,要通过坚持以史为纲、史论结合,弘扬上海品格、激发强大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跨学会活动等,把“三史”讲堂打造成上海社科界的公共文化平台和知名学术活动品牌。洪民荣希望创造性开发利用方志资源,集上海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发挥二轮志书180余家承编单位力量,讲好“三史”,把“三史”讲堂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影响、办成品牌。
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先生,应邀担任首届“三史”讲堂主讲嘉宾,主题演讲《学习三史 解读上海城市品格》。熊月之首先回顾了七十年间上海由计划经济时代负重前行到改革开放以后勇立潮头,正在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历程;而后分析了上海襟江带海、腹地广阔的自然禀赋以及两大租界、一市三治的近代开放制度等城市品格形成要素,并给予权威专业的解读;熊月之总结道,因为具有集聚—竞争—分工—创新—进步的自我增益模式,上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据悉,“三史”讲堂由市地方史志学会、市党史学会、市档案学会、市年鉴学会、市历史学会和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等6家学会联合承办。市社联联结全市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路大军”,学科齐全、人才荟萃。市地方志办公室首轮和二轮志书横陈百业、纵述史实,内容万象,体量宏大,史料丰富,二轮志书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市社联和市地方志办公室联手专业学会,汇聚上海社科史志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面向社会各界,围绕“三史”主题,侧重上海题材,史志论相结合,将定期举办“三史”讲堂。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一级巡视员、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表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市社联举办“三史”讲堂,由市史志、党史、档案等6家学会共同承办,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讲堂选题、授课专家都经过精心挑选,体现出较强的知识性和权威性。同时在讲堂形式上,将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市民的需求,力求丰富多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和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志工作处处长、市地方史志学会秘书长黄晓明,分别主持开幕仪式和专题报告会。主承办单位、相关学会代表100多人参加首届“三史”讲堂。
编辑:孙欣祺
来源:中新网上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