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
10月27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一场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协办的“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项目——献礼新中国70华诞中国钢琴作品展演”音乐会吸引了线上线下数万余人次观看,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和她的学生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多首大众耳熟能详的中国音乐作品。
音乐会在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中国之梦》中拉开序幕,演奏者周雨昂是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曾以满分的成绩获得意大利巴列塔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这首《中国之梦》在他手中时而庄重时而激越,四次钟声像是从远古时代飘来,带着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走向未来。紧接着,一首热情活泼的彝族民乐《快乐的啰嗦》感染了现场观众的情绪。来自加拿大的金奖琴星宋林錡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舞台,演奏了一曲《南粤名曲-卖杂货》。作为演出当天年纪最小的演奏嘉宾,9岁的林錡把这首《南粤名曲-卖杂货》演绎地十分欢快雀跃,活灵活现,将广东音乐的热闹与生活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当天,其他小演奏家们也都用他们精湛的琴技征服了现场观众,王皓璇的《浏阳河》、席盈盈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丁胜蓝的《解放区的天》三首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曲子,令人心驰神往;王更文的《我爱你中国》和《我的祖国》则弹出了对祖国浓浓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硕大的展区里有不少观众被这些熟悉的旋律吸引过来,将展演区围出一个小小的圈子。
现场的演奏家们年纪最小的9岁,最大的17岁。他们所演奏的传统民乐与革命歌曲相比之下已是“超高龄”了,这样的年龄差会不会影响乐曲情感的演绎?在汤蓓华的理解里,教孩子们弹奏中国乐曲,也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教化。音乐里流动的情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汤蓓华与闫晋龙合作《百鸟朝凤》
音乐会进入后半程,汤蓓华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闫晋龙合作的《百鸟朝凤》演奏开始后,不少观众露出惊奇的表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民乐,原曲主要是通过唢呐的一系列吹奏技巧,来描绘百鸟和鸣、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但是唢呐与钢琴的《百鸟朝凤》二重奏,对于不少观众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到。钢琴的改编让整首乐曲多了一份流动的宛转悠扬,唢呐的高亢灵动也完全保留,两件中西乐器完美结合在一起,也将中、西方两种风格融汇在了一起,共同绘出了一幅“百鸟朝凤”的画卷。
演出最后,汤蓓华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一级文学编辑、诗人、朗诵家陆澄共同上台,与全体小音乐家们一起,以诗朗诵、吟唱和钢琴演奏跨界合作的特别方式,呈现了那首唱遍了大街小巷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赢得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从左至右依次为:远播教育集团总裁陆生,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上海市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曹钟勇,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曹荣瑞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曹荣瑞,上海市留学任云联合会国际人才专委会主任、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哈佛大学校友会会长曹忠勇等出席了音乐会。他们表示,音乐会的形式新颖,多首跨界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周辰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