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方向和路径,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宣布了中国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有力促进高质量世界经济发展。
2019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本大阪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方向和路径,宣布了中国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等重大举措,将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有力促进高质量世界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2017年世界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2018年增长动能又趋于减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当前世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凸显了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平台加强政策协调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各国尤其是大国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把握发展大势、要胸怀共同未来,指出了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正确选择。
尊重客观规律。在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经济体之间商品服务贸易增长、结构变化、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主要受相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具备有利的自然禀赋和要素资源条件,实行符合国情和外部环境需要的开放型经济制度与政策,就能抓住机遇,实现长期较快经济增长,不断提升综合实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各国只有彼此尊重对方发展成就,才能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和共同发展局面,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贸易畅通、百业兴旺。
把握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践证明,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企业竞争和创新、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民生水平。各国由于自然禀赋和开放政策差异,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受益程度会有所不同,但开放对于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种要素资源的需求、增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早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因此,应坚决反对保护主义,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胸怀共同未来。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愿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根本原因在于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贯彻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务实推进“五通”建设,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国应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避免因短视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可行路径
习近平主席着眼于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为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指明了路径。
从改革创新中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缺乏增长新动力是当前世界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从改革创新中寻求新动力是正确选择。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新兴技术带动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孕育着不可估量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对现有国际分工体系、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跨境要素流动管理制度等提出了新要求。各国需要加快改革,推进开放式创新,形成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政策框架和管理体系,激励和保护企业创新,实现各种要素资源、市场互联互通,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通过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开放创新环境。近年来,全球治理改革取得一些实际进展,二十国集团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应运而生的。但是,在许多重要领域还存在现有治理体系难以反映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难以满足各国政策协调和规则重构的需要、缺乏对单边主义的有效约束机制等突出矛盾。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但改革的目的是使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有效地践行其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确保多边规则的有效性,规范各成员方的贸易政策,约束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发展合作、破解发展瓶颈。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追根溯源都与发展鸿沟、发展赤字有关。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下、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在数字鸿沟叠加作用下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二十国集团应继续将发展置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优先位置,增加发展投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发展合作。应坚持互利共赢,帮助发展中国家打破发展瓶颈,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并从中受益。
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环境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坚持伙伴精神,积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作用,有效管控分歧和风险,事关世界经济长期稳定繁荣的大局。上世纪20年代末,个别国家出于一己私利单方面加征进口关税,引发关税战和持续多年全球经济萧条。这一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危机面前,越需要加强合作。各国国情不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和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
为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推出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五项重大举措。这是中国对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作出的重大贡献。
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长期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保留的限制措施与2011年版相比减少约3/4,2019年版进一步缩短了清单长度,进一步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开放。这为外商投资企业分享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红利提供了重要机遇。联合国《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390亿美元,同比增长4%,与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3%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和开放环境有坚定信心。为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还将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
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达到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中国扩大进口,可以直接转化为贸易伙伴国的生产和出口需求,是对伙伴方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对国外商品和服务需求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近年来,中国以国际上高水平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为标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出政府“放管服”改革等举措,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版《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营商环境排名由2018年的第七十八位大幅提升至第四十六位,在多数分项指标上都有明显改善。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强民事司法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推动中国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法,以国家立法的方式确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这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准入后阶段,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机制。这无疑将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大力推动经贸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我们将加快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这将为中国增加更多高水平贸易投资合作伙伴,也将为相关经济体提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对于促进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