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生机勃发。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中喷薄而出,化身成面粉、饺子、挂面、馒头、糕点,丰富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餐桌……“好麦出好粉,好粉出好面”“真正的好挂面既是‘产’出来,归根结底则是‘种’出来的。”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让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更加巩固,离不开产好粮、储好粮,也离不开用好粮、卖好粮,推进“主食产业化”“粮油深加工”,让粮食产业经济活起来。如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三链协同”发展?如何提升粮食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和品牌引领力?记者日前进行了调研。
两个院士工作站和1800亿元的食品产业
两个院士工作站、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张河南省漯河市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布局图”,诠释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科技力量。
正是有了科技和创新的支撑,漯河一个地市的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左右,占河南省的六分之一,占全国的六十分之一。漯河因此也成为全国食品名城。
在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豪峰食品有限公司、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食品传送带马不停蹄,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里,“中原粮仓”正在粮食产品精深加工中成为“国人厨房”。
在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一条最新自动化馒头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这条生产线比以往生产线长度缩短了40%,用工量降低了60%,生产能力和效率却提升了三到四倍。”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业栋介绍。
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助推漯河粮食行业创新力高速增长。
“市财政原则上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大力支持粮食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筛选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平平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企业技术‘三大改造’,示范带动主食加工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漯河市市长刘尚进道出了当地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上的“秘诀”。
在科技的支撑下,漯河走出了一条主食产业化特色发展之路。这个年均粮食总产量180万吨左右的城市,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年粮食交易流转量1080万吨,成为辐射周边9个省份及豫南8个地市的粮食加工交易中心。
创新的动力和产业的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乐曲中形成完美和声。
6700多万亩优质粮源基地与农民增收
粮食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基础性强,涉及面广。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形成了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体系,既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容纳众多劳动力的民生产业。
正是因此,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位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的想念食品产业园,是个综合性的粮食产业基地,这里可以储粮、也可以加工粮食。在这里,新收购的小麦源源不断地涌入拥有智能收储、氮气存储等功能的仓库和挂面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包包畅销挂面通过企业的销售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把小麦变成挂面,可不是“想念人”的全部本领,他们坚信“好麦出好粉,好粉出好面”。
“真正的好挂面是‘产’出来,归根结底则是‘种’出来的。”镇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旭东说,近年来想念通过多种方式把产业链前伸,建立了30万亩优质粮源基地,企业与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广适合本地区的优质小麦品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优质麦,既保障了粮源品质,又带动了农民增收。
鼓励粮食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成为中原粮仓河南粮食生产的重要法宝。2018年,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优质原粮基地面积达到717.53万亩,关联农户数达到190.46万户。
在全国,优质粮源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全国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粮源基地6700多万亩,关联农户1200多万户。统计企业中,民营企业达2万多户,占比接近90%,有力带动了创业就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说。
700多亿元和发展“优质粮食工程”的决心
今年全国夏粮收购形势喜人。走进大大小小的粮油市场,优质粮油产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等一批区域化粮油品牌快速崛起,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
张务锋介绍,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三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近2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500多亿元。
700亿元投入,彰显着全面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保障优质粮食供给的决心。
在优质粮食供给中,各地探索出适合本地特色的实施路径——山东省滨州市突出高点定位、龙头带动,产业链延伸拉长、价值链融合提升、供应链优化升级、产业集群集约集聚、种植结构调优,2018年滨州市粮食产业实现总产值101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达3.4: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湖北省建立“放心粮油”一张网,打好“荆楚大地”一张牌,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建立起优质粮油营销体系;京津沪等城市与主产区共建直销通道,深粮集团探索“厨房管家”和“社区粮站”等模式,使优质粮油产品直通市民“米袋子”……
张务锋认为,为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增加专用型品种、功能性食品的有效供给,有序引导粮食加工向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延伸,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要引导企业采取全产业链经营、上下游协作等方式,实现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有机衔接;要开展“互联网+粮食”行动,探索推广手机售粮、网上粮店、农商直供等新业态。此外,还要推动粮食产业融入乡村振兴,促进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文化科普等产业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