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新的发射方式。
从火箭初登海上发射平台,到出征茫茫大海完成发射,虽只有短短八天的时间,却充满挑战与困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多路记者,独家记录了这一惊心动魄却震撼感动的首次海上航天发射。
5月29日 距离发射还有8天
首次海上发射进入倒计时!
5月29日,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第一次登上了海上发射平台。首次海上航天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
长十一火箭是长征系列火箭中唯一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固体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并长期贮存,免去了液体火箭在临发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
△海上发射塔架
这个全长近21米,直径2米,长度几乎只有其他火箭一半的“小个子”,在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的发射平台上,显得越发娇小,但灵活机动是它最大的优势。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在全新的水上环境中,新技术、新流程、新模式给发射团队带来巨大挑战。型号总体设计师张飞霆在测试结束后第一时间便赶往测量指控舱了解情况。
张飞霆最担心的是海上的通讯问题。火箭发射用的是经驳船改造的特殊发射平台,而发出火箭点火指令的却是在距离这个发射平台3公里的保障船上,两者之间利用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在测试中,海上多变的天气与船体的运动让发射平台和保障船之间的通讯信号出现不稳定。
5月31日 距离发射还有6天
出征在即,火箭面临数据调整
为解决信号稳定问题,保障船和发射平台间的距离成了关键。距离太远影响信号稳定,但距离太近又无法保障人员安全。
5月31日,经过1个多小时的论证,团队最终确定保障船与发射平台距离缩短至2.3公里。
此时,张飞霆和团队终于可以去吃上几天来的第一顿正经饭了。然而,饭没吃上两口,新的指令传来。
由于外部变化原因,要对火箭的有效载荷进行调整,研发团队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对于研制团队来说,最困难的是对火箭飞行数据的修改。现在,距离火箭出征前往预定海域不到48小时,整个研制团队笼罩了一层紧张的气氛。
6月1日 距离发射还有4天
雷雨突袭,演练能否如期进行?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发射团队原有计划被打破,他们必须在最后一次发射演练前拿出解决方法。
更改搭载方案会对火箭的飞行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否需要推迟发射?为了确定这些问题,研制人员一夜未曾合眼。根据充分地测试和计算,搭载方案的变化不影响火箭的正常飞行,团队决定仍然采用原发射方案。
6月1日15:30,海上发射最后一次合练即将开始。火箭主任设计师严宝峰登上发射平台进行最后的检查,他的衣服胸前贴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在演练即将开始前,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
打雷!下雨!
海上发射最怕极端天气,通讯、测试、指挥信号一旦受到影响,将会导致演练的失败。此时,发射团队只能选择等待。一个半小时过去,风雨仍未停止,团队选择冒雨演练。
2019年6月1日17:00,最后一次合练正式开始。
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
海阳遥测信号正常!海阳飞行正常!
6月2日 距离发射还有3天
“出征,等我们成功归来!”
最后一次演练在风雨中成功完成,意味着发射团队可以开赴预定海域执行发射任务。
距离发射还有3天,航天人要经历一天一夜的航行,才能抵达预定发射海域。
虽然他们已经有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但想到即将开启的这段首次海上之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期待着一切顺利,等我们成功回来!”,副总指挥金鑫说。
望着越来越小的港口和送行的人们,火箭型号总体设计师张飞霆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发射团队乘坐的这艘保障船真正名字叫做“北海救101”,船体长度达到116.95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远洋专业救助船。第一次登船,一向镇定自若的张飞霆突然有点着急,因为在海上没有信号,至少失联5天。趁着手机还有信号,他不停地给远在北京的妻子发着信息,“我已经出发,回去向你好好的交代”。
在一群海鸥的陪伴下,轮船向着目的地进发。此时,距离海上发射预定时间已经不到72小时。
6月3日 距离发射还有2天
“无论如何,4日必须登船!”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航行,船队抵达预定海域。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定于当天稍晚些时候进行的两船对接工作,却迟迟无法展开。
由于火箭发射的位置和轨迹是经过精确计算后提前确定好的,所以要保证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平台必须准确停泊在预定位置。但由于风浪的强度超出预期,发射平台一直无法完成抛锚。
发射团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登上发射平台的方案。留给工作人员的时间越来越少,可海上的风浪依然如旧。
“无论如何,4日一早要登上去”,这群航天人坚定地说。
面对巨大风浪,不仅是船,工作人员也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6月4日凌晨,天还没亮,很多人就跑到甲板上观测海况。因为早上6点前,不管海况如何,工作人员都必须要登上发射平台。
距离火箭发射不到30个小时,张飞霆和同事终于艰难登船。这一天,他们要完成各项测试工作,大风巨浪,再加上晕船反应和所剩无几的时间,所有人倍感压力。
6月5日,海天相接!
“这一次,我们换一种方式问鼎苍穹!”
运载火箭系统复杂,海上高盐度高湿度的环境如果处理不好,对设备会产生致命影响。保护设备对抗海上的恶劣环境,是几乎每一个岗位都要攻克的难题。
“我们每天都要检查,保证它正常工作”,发射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师姜续说。
虽然经历此前风浪的阻碍,但由于准备充分、测试工作顺利,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只期待着海天相接的那一刻。
6月5日11点30分,长十一火箭在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就绪,发射平台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到保障船上,我国海上发射即将进入最后倒计时。
6月5日12时6分,是这群航天人的圆梦时刻。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预定海域点火升空,成功将七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首次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的航天人三年的努力换来了海上升利箭的震撼画面。这一次,他们换一种方式问鼎苍穹!
? 发射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