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
对非法医疗美容说“不”
——我国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改善自身形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美容项目随之增多,但有些不法人员借助一些非法医疗美容形式敛财,特别是违规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肉毒毒素等“微整形”项目,而且多采用网络支付,也没有收费票证,行政部门取证困难,给百姓的医疗安全带来较大隐患。2017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部署了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打击无证行医 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2017年伊始,为了取得实效,原国家卫计委印发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建立联络员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动工作。很快,黑龙江、江西、贵州等6省(区)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山西省协调综治办、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参加专项行动;浙江等省将专项行动列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辽宁、山东等省提前主动部署,规范美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湖南、西藏等9省(区)公安部门专门印发通知部署专项行动有关工作,其他的省市也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推动专项行动开展。同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有关行业协会发表自律声明,组织开展美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市场监管部门将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强化违法信息公示,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对违法经营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总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103362家,查处违法案件1769件,责令改正3207家,责令停产整顿184户,吊销许可7家,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39件,有力打击了无证行医,规范了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此外,专项行动还针对违规医疗美容培训进行整治。一些未取得相关资质的非法机构或个人通过网络渠道招募学员,几天时间就“培养”一批微整形“从业者”,同时通过以训代销等方式,非法销售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肉毒毒素等产品,危害较大。因此,部分地区对已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了监管,共检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143家,责令47家机构改正,两家停业整顿,查处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培训案件25件。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医刑事案件、涉药品安全案件121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99名,捣毁制售假药黑窝点728个,总涉案金额近7亿元。全国海关立案侦查、调查各类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走私违法犯罪案件912起,案值共计8832万元,偷逃税款981万元。另据统计,立案侦办走私旧医疗设备等禁止进出口货物案件6起,查获旧医疗设备12台。
提高求美者安全就医和监督的意识
在我国,一些公众对医疗美容认识不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除非出现意外事件或者纠纷,接受非法医疗美容服务的顾客一般不会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
专家指出,此次专项行动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监督共治。一些地区及时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宣传专项行动进展,普及科学知识,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投诉举报方式,不断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引导群众主动抵制和举报非法医疗美容。例如,吉林、宁夏等多个省份向单位楼宇屏、公交地铁移动媒体、影院电影片头等投放警示视频;浙江省与电商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卫生优选”计划,通过其旗下平台展示全省医疗美容、生活美容机构政府监管情况;河南省举办医疗美容业健康发展论坛;甘肃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厦门海关公开销毁涉案走私医疗美容针剂,以警示教育公众……
一年多来,全国共接到投诉举报4646件,办结4417件,对其中1494件投诉举报涉事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反馈实名举报4278件,投诉人对办理情况满意率为98.8%。
专家指出,各地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加强宣传教育,特别要在生活美容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找准宣传教育的目标人群,公布医疗美容相关许可情况,告知“微整形”相关合法产品信息,提高求美者安全就医、安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意识,引导求美者认清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正规药品,主动对非法医疗美容说“不”。
据悉,为了防止一些非法医疗项目死灰复燃,国家卫健委正在组织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对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违法生产经营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培训、违规开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持续净化医疗美容市场。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