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2月18日电(记者靳赫、马丽娟)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街道矿中社区文化活动室,高二学生逯文博右手捏着刻刀,左手握着一枚空蛋壳,全神贯注地雕刻着一条锦鲤。“我打算刻好后拍照发朋友圈,希望新的一年能好运有‘余’!”他说。
2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街道矿中社区的学生们在学习蛋雕。新华社发(冯开华 摄)
逯文博做的这项技术活叫蛋雕,由民间喜庆婚娶和祝福庆寿时赠送彩蛋的习俗发展而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艺。今年春节前后,在惠农区一些民间艺人的努力下,这门老技艺在矿中社区孩子之间流行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
“最近正值学生放寒假,浓浓的年味中,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南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占林告诉记者,近期社区已开展了3次蛋雕培训活动,每次至少吸引20个孩子参加。
2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道矿中社区的蛋雕爱好者祝进军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蛋雕。新华社发(冯开华 摄)
刚接触蛋雕,孩子们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敢相信,老艺人们竟能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出八仙过海、十二生肖、人物花鸟等精美繁复的图案。
“动物的毛一根一根非常清楚,就像打印上去的一样。”逯文博说,眼前的景象让他和小伙伴们忍不住坐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亲自动手钻眼、抽取蛋液、铅笔描线,然后一刀一刀耐心刻画。
2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道矿中社区的蛋雕爱好者祝进军指导学生在雕刻前先用铅笔勾勒。新华社发(冯开华 摄)
“蛋壳特别脆,稍一掌握不好力度就碎了,但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强的专注力。不少孩子都说,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指导老师祝进军说,蛋雕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还会给孩子们讲相关的历史、文艺知识,虽然几次培训不可能让他们立刻变成蛋雕高手,但他希望能帮孩子们推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交谈中记者得知,祝进军并非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而是一名退休煤矿工人,他自学蛋雕技艺,属于民间艺人。近几年,矿中社区注重发挥祝进军这样的民间艺人作用,2017年还专门为他们设立工作室,使之在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承方面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2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道矿中社区的学生们在学习蛋雕,这是雕刻前抽取蛋液。新华社发(冯开华 摄)
“有了工作室,民间艺人就有了施展的平台,他们不但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还逐渐成为社区的文艺骨干。最近几年,社区的孩子们不光对蛋雕感兴趣,学书法、绘画、剪纸、抖空竹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有了这些来自群众中的文艺骨干,社区就可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李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