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布鞋”传承人赖淑芳在整理布鞋。记者 田为 摄
一年来来自战旗村的好消息
●“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投运
●游客达到65万人次,文旅业产值增长300%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10%
●吸引返乡大学生及创业人才120余人
●集体资产增加至5700万元,集体收入增长320万元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明海 发自战旗村)2月12日,阳光和煦,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一派初春景象。赖淑芳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的唐昌布鞋店,“春节期间都没怎么休息,生意太好了。”
一年前的2月12日11时,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考察,从赖淑芳手中买下一双唐昌布鞋。一年过去了,赖淑芳的唐昌布鞋店已从一个两三人的小作坊变成十多个人的大作坊,成为融现场加工与展卖于一体的体验式消费旅游打卡景点。
有变化的,不仅仅是赖淑芳的唐昌布鞋店。在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看来,一年来,改变的还有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和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加强,“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听进了心里,认真在做,让乡村振兴的‘战旗’高高飘扬。”
“乡村十八坊”投运产能落后的小企业集体转型
在乡村十八坊,记者看到,纷至沓来的游客围着布鞋、蜀绣、豆瓣、酱油、辣椒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店铺流连忘返。
在赖淑芳开的唐昌布鞋店内,游客参观完手工制作布鞋的全流程、在展示区买完布鞋后,还纷纷拉着赖孃孃合影留念。“赖孃孃现在成大明星了,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让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的‘地位’在游客和客户心中更加稳固。”战旗村党总支委员易奉阳笑着对记者说。
“唐昌布鞋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以前我一年卖3000双鞋,2018年我们生产了7000多双,卖出去6000多双。”赖淑芳介绍,通过与蜀绣大师合作,推出蜀绣婚鞋、棕编布鞋等10多种新产品,与成都纺专等学校合作打造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布鞋,“现在,中高端布鞋价格在168元-198元之间,高端布鞋可以卖到千元以上。”
总书记关心的蜀绣,同样也在焕发新光彩。“蜀绣蜀锦以前80%是商务礼品,如今日常应用产品比例提高到40%,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去年产品销量增长了3倍。”成都市蜀绣产业商会会长、成都蓉锦蜀绣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蔡世民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在乡村十八坊开设蜀绣实体店外,还在天府新区开设了一家实体店,去年通过与几个海外商会的对接,将蜀绣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市场。
布鞋、蜀绣们的畅销,意味着乡村十八坊的兴旺。2018年8月8日,村集体自筹资金建的“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投运。“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种尝试,我们为此关掉了10多家产能落后、不太环保的小企业,转变到旅游发展上来,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易奉阳告诉记者,2018年战旗村游客达到65万人次,文旅业产值达3200万元,增长30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00元,同比增加10%。
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揭牌“战旗效应”在放大和辐射
2月12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揭牌。
“战旗村发展起来了,我们想着更大的目标,把战旗村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推广出去,面向全国招生,这也是我们学院的校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含义所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兴红告诉记者。
“因为村里人肯干,‘晴天大干,雨天坚持干’,所以叫战旗村。”高德敏至今仍记得总书记问过他战旗村村名的由来。他表示,多年来,战旗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方面一直秉承着“战旗精神”,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2018年战旗村集体资产由2017年的4600万元增加至5700万元,集体收入增长320万元,吸引返乡大学生及创业人才120余人。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战旗村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在郫都,“战旗效应”正一步步放大和辐射,在更广泛的区域,一个个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正加快聚集。
记者了解到,目前郫都区正连片围绕“安德—唐昌片区”,打造1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博览园,而郫都全域面积为438平方公里,该重点区域将囊括郫都区乡村面积的绝大部分。根据规划,乡村振兴博览园将分四个阶段分期建设。目前乡村振兴博览园已启动8个村的基础配套建设;同时全面摸排博览园示范环线,已重点梳理出40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90亿元。
在战旗村一路之隔的金星村吕家院子,记者看到,青石铺成的小道串联起一座座农屋,这些农屋又隐于高大乔木与低矮竹林之中,平实而精致。“吸引了猪圈咖啡、豆瓣宴、养生菌汤等郫都特色项目,探索‘农户+村集体+社会资本+平台公司’合作模式,打造餐饮主题院落,对林盘修复保护起到了作用,为村民带来分红、就业等收益。”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