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冬”暖花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广西大学迎来90华诞。
步入广西大学,门庭、路面焕然一新。校园上空,穿越90年的旋律在回荡:“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奉献,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90年来,广西大学始终秉持“复兴中华,发达广西”初心,牢记“为国奉献,为民工作”使命,践行“勤恳朴诚,厚学致新”校训,谱写出一段段催人奋进的办学故事。
披荆斩棘开先河
1928年,广西大学在梧州西江边的蝴蝶山上诞生,开启广西高等教育的先河。
彼时的蝴蝶山,荆棘遍地,沟壑纵横。在首任校长马君武率领下,全校师生员工发扬锄头主义和拼命精神,一边认真教学,一边挥舞镰刀锄头,填沟壑、平操场,一砖一瓦,建起一所崭新的大学。
数年苦心经营,蝴蝶山变得林木葱郁,楼房掩映,书声琅琅,广西大学凭借师资、设备和人才培养综合实力,成为南方名校。
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凝聚了李达、李四光、陈寅恪、梁漱溟、王力等一大批名家大师任教,理工农医、文法经商等多学科兴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广西大学共培养本专科生4464人,庄炎林、何康、沈善炯、陈太一、李林等一批毕业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
90载弦歌不辍,广西大学历经多次迁徙停办、聚散分合,始终初心不改,培养各类毕业生52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培养各领域人才19万人,他们大多扎根西部地区,为西部建设贡献力量。
进入21世纪,广西大学把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在特色和优势学科上争创一流。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说,适应新时代的广西大学着重开好三道门:一是开大“院门”,打破院系壁垒和过细的专业隔离,搭建跨学科、跨学院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开大“校门”,拓展校企、校地等产学研合作渠道;三是开大“国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突出辐射东盟的优势和特色。
“我们的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树立远大志气和崇高信念;毕业后要能弯下腰,埋头做事,低调做人,逐渐成长为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治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刘正东说。
寻找创新精神原点
8月,在印尼雅加达亚运会女子50米蛙泳决赛中,广西大学学生冯君阳斩获季军,实现广西在女子蛙泳项目上的新突破。10月,广西大学啦啦操代表队摘得首届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大型混合技巧精英组团体赛桂冠。
广西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原创校园舞台剧《一代宗师马君武》入选2016年中国-东盟戏剧周优秀剧目;原创舞蹈《那女人》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大学生团队荣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摘银夺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大学先后获得“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政策支持,事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近两年,广西大学改革发展实现5个翻番:入选两个世界一流学科群,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ESI学科数翻两番;2018年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7个(并列全国第二),新增授权点数翻番;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引培“国字号”人才数量翻番;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获国家大奖数翻番;逐步增加投入,办学经费翻番。学校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位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
“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具有自由探索的独立精神,具有钻研质疑的创新精神,将对创新的追求从个人兴趣上升为自觉的专业努力方向,把创新从专业需要上升为责任担当,着力创新技术手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说。进入新时代的广西大学,立足精神原点,找准时代坐标,在立德树人中担当作为。
传承大学的使命
90年前,刚刚履新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在《广西大学之使命》演讲中说:“办大学不是要来装面目的,乃是要应广西所需求的。”90年来,一代又一代广西大学人秉持服务社会、兴桂强国的使命,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建设。
紧密结合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广西大学先后与区内外15个地级市、27个厅局和院所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与19家大型企业展开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由黄日波教授团队研制的高活力-乙酰乳酸脱羧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15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由王双飞教授团队研发的轻工过程废水处理关键装备与工程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迫使国外公司厌氧处理和深度处理系统价格下降40%~60%;由郑皆连院士团队独创的大跨拱桥无支架建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大桥建造,其跨度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胡湛波教授团队研发了“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城市黑臭河道和景观湖泊水质改善生态修复技术”等系列技术;王巨丰教授研发的“输电线路气体灭弧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有效解决了雷害治理的世界级难题;郑皆连院士领衔的“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陈宗平参加的“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梁军林参加的“水泥混凝土铺面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三个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示。
“每每想到罗汉果因病毒大幅减产,农民那绝望无助的眼神,我对植物抗病毒的研究就不能停。”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真菌病毒学家陈保善说。凭着这种责任和忧患意识,广西大学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先后有20多位岗位科学家、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广西创新团队建设立项。广西大学还选派70余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广西各地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庆九秩,逐梦百年。走过90年沧桑的广西大学,正立足边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向“双一流”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