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界面】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民营经济遭遇不少困难,舆论场的杂音也不时出现。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贡献是什么?民营经济的历史、当前、未来是怎样的?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民营经济进行重要阐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申了党中央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贯立场。消除杂音、传递信心、指明路径。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将迎来聚力加速前行。
1.民营经济吃下“长效定心丸”
“民营经济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在一线的民营企业,感受最为真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鲜明提出,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勉励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让大家感到很振奋。”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人们用“56789”来为民营企业勾勒总体形象: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获得了比以往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
“但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压力,民营企业融资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银行表内间接融资还是表外影子银行融资都大幅缩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指出,我国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四次降准,有利于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市场利率出现回落,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民营企业融资面临压力较大,其中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也遇到了融资困难。
“面对当前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要切实稳定发展预期,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稳定信心,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的性质定位,给民营经济发展吃一颗‘长效定心丸’。”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
“当前舆论场出现了一些杂音,片面否定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动摇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习总书记的明确表态给民营经济吃了一颗‘定心丸’,打上了强心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发展信心。信心稳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91科技集团董事长、CEO许泽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期,国家决策层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向市场不断传递信号——国家政策一直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以增强民营经济信心。
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的经营和融资困难,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管理,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定向降准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同时,把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贷款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的范围,并在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中增加了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评估的参数。
2.“有意义、有温度、能感知”的举措加快实施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谈到“民营经济”时,台下三次响起掌声。
“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融资难融资贵”“不愿投不敢投”“不知道往哪投”……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却始终存在。
李克强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障碍,对政府承诺的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要加大力度督促推进。
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需要信心,需要实打实的措施予以支持,及时推出“有意义、有温度、能感知”的减税降费和缓解融资难的措施。
“当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金问题,实际上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历史‘顽疾’,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现在是爆发出来了。”许泽玮认为,如果民营企业长时间处于资金干枯状态,必然最后演变为“关门”。
许泽玮表示,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问题,要改革现行的信贷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标准,研究支持民企融资模式,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等问题;另外就是税费制度问题,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80%的城镇人口就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新的税费制度实行后,用工成本抵扣不足,不少企业的税负负担不降反增。
全国工商联对今年民企500强的一项调研显示,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前三大影响因素。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与国企相比,社保缴费民企压力相对较大,国企尤其是上市国企在五险的缴纳过程中欠缴的情况相对较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在此基础上,不久前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9月以来,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常务会议都将社保改征作为重要议题,继9月6日常务会议提出“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之后,9月18日的常务会议又明确提出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委日前齐发声称,改革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3.政府和企业通过改革聚力前行
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
“这是一次完全市场化的行动,并非为民企信用风险兜底。尽管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国家出台的措施都是延着市场化方向进行的。”温彬指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针对遇到流动性问题,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由专业市场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有财务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的民企提供资金支持。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又一创新举措,由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有望成为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一招”。而本轮施策的重点则在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金融活水向民营企业的“精准滴灌”。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发生与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部分银行机构的“嫌贫爱富”,也包括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因此,要想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监管层、银行机构、民营企业三方各有措施、发挥合力才是正途。
“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困难,唯有通过改革,不断释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活力,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许泽玮表示,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打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是为了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给民企和国企更多同等待遇,让民营企业“有门”,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爱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强调,一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加强统筹协调,财税政策要进一步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当下要针对股权质押等重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持续引入长期稳定资金,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逐步恢复市场信心,恢复股市、债市融资功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强调,国家政策如何落地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一系列技术层面的制约,应分行业推出具体改革举措。
“党和政府一定会面对情况,通过不断改革解决问题,相信民营经济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周鸿祎信心满满。
“作为一家党的十八大以后成长起来的科技型企业,我们深感自己是国家利好政策的受益者,是改革开放红利的分享者,像我这样的创业者越来越受到重视。”许泽玮表示,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持续深入,现在的中国企业有最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克服困难挑战的过程就是找到机遇的过程,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总是会爬坡过坎,不负众望。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