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琨(蒙古族)
1976年7月,我的父亲杨立华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中学毕业后下乡锻炼,偶然的机会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与民族传统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证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进步。
▲杨立华指导学生摔跤。
坎坷逆境促成长
1981 年,国家体委与民委国家在研究制定少数民族体育工作方针时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78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参加了全旗摔跤比赛(乌力吉赛区)选拔赛,以最轻量级第三名被选中到阿左旗摔跤集训队,从此走上了摔跤这条道路。后来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被选拔到省队,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并最终获得“全国五省区摔跤邀请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体制改革前,绝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都工作都会得到安排。但打破铁饭碗后,择业的路子更广了。听父亲说,他当民办教师时,国家每年给民办教师的补助是30元钱,大队每天给记10分工。正当他面临退役时,国家出台了民办教师转正政策。1980年,他幸运地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同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成立。在阿盟举办的首届蒙古式摔跤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新成立的阿盟参加了全区的摔跤比赛。
那时,父亲既是运动员,也是担任教练员。当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咬牙坚持带队训练,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全靠心里一股信念支撑,先后获得了阿拉善右旗少数民族运动会摔跤比赛亚军、阿拉善右旗首届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第三名等荣誉。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984年,阿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因为没有体育教师,学生参赛又急需要摔跤教练,旗教育局决定调他到蒙小任体育教师。
真抓实干带队伍
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规定:“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身为教练的父亲,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处处留意,发现好苗及时追踪,认真做好记录。平时,他认真抓好每一次训练,把每天的训练都当做正式比赛来对待,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水平,反复实践,摸索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训练思维。几年来,队员们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先后获得旗直小学生足球赛第一名、全旗小学生雏鹰起飞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旗直小学生足球赛冠军、旗直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等。
付出终有回报,他先后被阿拉善盟教体局评为“全盟优秀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全盟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工作者称号;被阿拉善右旗教体局评委体育竞赛优秀组织者称号等。
实践教学结硕果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 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发挥民族人才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区域体育的共同发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父亲先后制订和健全了蒙小学一系列体育工作制度,利用废旧轮胎发明了多功能体育训练场地;在冬季长跑活动中,发明了三十天训练,三十天比赛的独特训练方式;在改进学校体文艺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课间操改为间操课的大胆设想,并自编一曲多操的综合课,使蒙小学体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经验和作法推广到阿拉善右旗各小学校。
2005年6月,父亲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8月,被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委员会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
彰显特色放手干
2006 年《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通知指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每年要从民族工作经费中安排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经费,体育部门每年要在体育事业经费中专门安排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经费,用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
学校的操场从黄沙地到沥青地,再到现在的标准化塑胶跑道;从最初想尽办法利用废物开发新型的或代用体育教学器材,到现在的设施配备标准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族体育教学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父亲仍忙碌在体育教学领域,先后牵头举办各类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保留和发展特色传统体育,还带队参加了各级传统民族赛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来源:国家民委
编辑:叶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