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研生察看治沙情况
黄河海勃湾枢纽工程
周三靠着骆驼搞起了旅游业
乌海是黄河进入内蒙古流经的第一座城市,105公里的黄河穿城而过,给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带来无限生机。曾几何时,提到乌海,人们想到最多的是煤,如今,提到乌海,首先映入脑海的却是书法。近年来,乌海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实现了由煤到墨的华丽转身。
墨韵书香
初秋的乌海凉风习习,行走在大街小巷,一股浓浓的书香墨韵扑面而来,书法大道、书法公园、书法公交站、书法学校,甚至是路灯、牌匾和街道两旁的建筑外立面都融入了书法元素,使得整座城市书韵优雅,翰墨飘香。
“早在1994年,乌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书法城’的决定,经过14年的建设,乌海在200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座‘中国书法城’。”9月5日,乌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振莲对记者说。
昔日的乌海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如今的乌海因书法而闻名。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是乌海市书法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书法艺术殿堂,每年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书法节活动,以及各类大型书画艺术展和比赛。
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中,一幅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大气蓬勃,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眼球,其中很多作品来自基层企事业职工和军人。
雷平是乌海市书法协会副主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乌海的书香氛围非常浓厚,上到八旬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幼儿,练习书法的人比比皆是。
据不完全统计,乌海市常住人口55万,常年练习书法的就有10万人。截至目前,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已经拥有会员2000多人,其中自治区级书法家协会会员145人,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40人,还有7人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漠上江南
在海勃湾区黄河岸边,伫立在河堤上高十余米的大家伙分外得醒目。“这是泄洪闸,最近一段时间洪峰流量每秒达2800立方米,我们每天都要派人在河堤沿岸巡防,防止发生意外。”9月6日,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工作人员指着泄洪闸对记者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滚滚黄河水裹挟着泥沙通过十余孔泄洪闸咆哮而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远远看去,水花四溅,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蔚为壮观。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下闸蓄水,总库容近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076米,电站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是黄河干流上第13座水利枢纽工程,也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的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具有调节水量、防凌防汛、生态保护、发电和旅游等功能。
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便是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而成,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8.5倍,北至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大坝,南至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二道坎村,西至库区网围栏以内,东至乌海湖东线沿岸,辽阔的湖面如诗如画,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极目远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乌海俨然变身为漠上江南。
随着乌海湖水位的上升,黄河水顺势流入乌兰布和沙漠,形成众多奇异梦幻的沙岛,是全国沙水结合面积最大的自然景区。
周三是乌海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沙水结合的自然景观,他和家里人在乌海湖对岸的沙漠里养了十余峰骆驼,搞起了旅游业。“最近两年来旅游的人特别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3000元左右。”周三对记者说。
沙漠中筑起绿色长城
“像这样能长出芦苇的沙漠,说明地下水位较高,治理起来也比较容易。治沙最难的不是种树,是固沙。”在乌海湖附近的一座沙岛上,董研生蹲下身子查看治理后的沙漠,他把手伸到芦苇根部,摸了摸湿润的地面对记者说。
董研生51岁,在乌海市治沙造林的第一线工作了28个年头。从一名学生逐步成长为既具有林业专业技术知识、又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绿化事业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2013年,董研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
1990年,刚刚走出校门的董研生被分配到乌海市的治沙林场,没多久,治沙林场成立了“青年治沙突击队”,准备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治沙造林,他第一个报名参加。董研生说:“我从小就跟沙漠打交道,以前出趟门,要翻越四五座沙丘,所以深知沙漠对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但令董研生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扎根在沙漠再没离开。每年开春,董研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沙漠里度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常常在沙漠中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几年下来,流沙得到有效治理,遇风起沙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记者乘船顺着乌海湖转了一圈,发现湖周边的沙漠边缘几乎都覆盖了厚厚的植被,这些,都离不开像董研生一样的治沙人。
2005年,乌海市决定治理白独贵湾沙区,这一次,董研生又成了先锋。白独贵湾沙区位于甘德尔山西麓,当时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环境非常恶劣。由于没有路,很多物资进不去,人工运输往往一走就是大半天,修路势在必行。于是,董研生带领工人实地勘察、测量,修路,然后压草网格固沙,铺设滴灌管道,植树造林。董研生和他的团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绿色在沙漠中一点一点铺开。几年过去了,白独贵湾沙漠完成植树造林2万余亩,奇迹般的实现地下水利管网、地上交通路网、空中输电线网和防风固沙林网的全方位配套,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筑起一道绿色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