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尴尬”:这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黄河流经此地全长249公里,年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每到凌汛期(指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便面临着决堤成灾的威胁;这里也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所在地之一,沙漠虽毗邻黄河,却对水可望而不可即,成为生态环境恶劣的不毛沙地。
一边水患成灾,一边干旱沙化,如今,杭锦旗的这份“尴尬”在“引水治沙”的实践中得到了化解。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当地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一方面减轻了防凌压力,另一方面变水害为水利,让库布其沙漠变得生机盎然。
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
走进位于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的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分布在沙漠中大大小小的水潭在烈日下闪闪发光,芦苇荡随风轻轻起伏。牧民那仁满达胡掏出手机打开一段视频说:“看,这是我在水潭里养的鱼和螃蟹!”
要知道,前几年,在这片曾沙化严重的土地上,别说是养鱼,就是养牛都费劲儿。因为生态环境恶劣,生活在这里的80多户人家在政府的组织下实施了整体搬迁,如今沙漠里有了水,一些曾经搬走的牧民又主动申请搬了回来。
那仁满达胡是当地的养牛大户,他拥有8800亩牧场,600多头牛,而在2006年,他只有20多头牛。“以前缺水,养不了太多牛。现在这里水草丰美,牛出去随便溜达一圈就能吃饱喝足,不愁养,堪称自由生长的’野牛’。我打算扩大规模,养上个1000头。”那仁满达胡透露,每头牛的现价在1万元以上,靠养牛,他和这里其他30多户牧民腰包鼓了起来。
养牛大户那仁满达胡
在那仁满达胡和其他牧民们的欢乐背后,承载着的,是更多治沙者的泪与汗。
“往沙漠里放水,这怎么可能呢?人们十分不理解。”一提起“引水治沙”的过程,杭锦旗水利局副局长杨永茂瞬间红了眼圈。众人的质疑、物资和人力调用的困难、坚守在沙漠里的辛劳、引水一旦失败会出现的后果……作为项目的牵头人和亲历者,他曾顶着重重压力,吃尽了苦头。
杨永茂介绍,2013年以来,杭锦旗邀请了权威部门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同时委托黄河水利设计公司编制了《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重点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他们于2015年凌期进行试验引水,首次利用原有牧干渠将凌水引入沙漠。
2016年,当地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建成分凌引水渠38.03公里,引水流量30m³/s,建设生态围堤17.35公里。
项目建成后,在2016年至2018年凌汛期以来,累计分凌5218万立方米。通过几次向沙漠分凌,目前已形成沙水相连生态自然格局,20多种植物恢复自然生长。根据近两年的蓄水情况,沙漠一次蓄水后,每年补水一次就可保持较大水面。
在库布其沙漠生态水治理区的周边,红柳、沙柳、金叶榆.....大片的树林笔直葱郁。项目区蓄水后,周边水资源涵养量也增加了,2016年的春天,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项目,他们种植了14平方公里的树,成活率达到了过90%以上,目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全面恢复。
杨永茂说:“辛苦没白费。通过这几年运行,如今,已经有三个效益显现出来——把凌迅期的水引到了库布其,减轻了防汛压力;草木生长起来,生态环境变好了;带动当地牧民养牛,打开了’致富门’。在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前提下,下一步,我们力争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将远期效益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