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风雷激荡,得风气之先,大连奋楫领航。
站在28层楼高的地方俯瞰大连大窑湾港区,一艘艘巨轮从这里启航驶往世界各地,仿佛一条条承载着梦想与热望的纽带,连着过去也接着未来。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作为我国的首个“经济开发区”的诞生地,大连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不断优化开放布局,逐步扩大开放领域,稳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演变,成为中国沿海对外开放的“名片”,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全面振兴的“龙头”,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座始终走在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最前列的城市,正牢牢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全速推进“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和两先区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小渔村连通世界 金普新区创新路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前,大连金州区的大孤山乡还是一片散落着四个小渔村的贫瘠之地。1984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国务院批准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我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渔村从此与世界连通。
靠着1000万元财政资金和2.3亿元银行贷款起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不到4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十年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总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当年的小渔村已经实现华丽转身,为整个东北地区经贸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从“神州第一开发区”到开放先导区聚集,再到自贸试验区,金普新区始终秉持“创新是开发区的基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
成立于1993年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金普新区装备制造创新领域内比较成功的民营企业。伴随开发区成长,这家民企规模从小到大,实力从弱到强,从基础钣金制造发展到自动化控制,又进入数控系统继而发展成数控机床行业的创新引领企业,企业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高档数控机床并不是普通的商品,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列为战略物资。“我国进口国外这种产品遇有很多限制,细化到加工什么样的零件,或者是机床的安装定位对方都有干涉,如果要挪动机床,也需要向对方报批,否则机床内部就会自动锁机,无法正常运作。”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向记者透露。
也正因如此,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光洋科技创新团队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造出高精尖的机床,替代进口。经过20多年的自主创新,光洋集团构建起从工艺、机械、关键执行部件、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传感、数字化虚拟设计平台,到各类伺服电机、自动化液压系统和人造理石床体床身等高档数控机床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完全拥有可以满足数控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开创了整机与系统相结合,加工工艺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数控机床技术与数控系统技术研发、产业化无缝对接的机床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其发展经验被业界称为“光洋模式”。
集聚创新要素,开拓创新路径。如今的金普新区现有企业近6万家,其中外资企业5000多家,引进了辉瑞制药、大众、蒂森克虏伯、佳能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近100个项目,培育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港航物流等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当年的规划面积仅3平方公里到如今的2299平方公里,人口达60多万;从当年的GDP可以忽略不计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02.7亿,占大连市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金普新区的改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势头越来越强劲。”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柳金红感慨地说。
向现代农业转型 老农垦国企实现华丽转身
老大连人恐怕不会想到,伴随他们成长的原大连奶牛场在2018年夏天会摇身一变成“三寰牧场”,而且迅速成为“网红”景点刷爆了朋友圈。
牧场占地1.6平方公里,是三寰集团由传统农业向观光游乐型农业转型的开山之作。以原生态文旅复合作品为定位,以牧区原生态生活为蓝本,三寰牧场无处不体现着如诗般迷人的欧陆风情。“想不到大连除了海美,山也很美。”走进三寰牧场,牛羊成群、天地安宁的如画美景让每一位游客不禁发出感叹。
“土地,是三寰集团的核心资产。”董事长关健告诉记者,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战略盘活60余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为提升城市功能,创新大连发展模式做出贡献,三寰集团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将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主动融入到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之中,走出了一条大道至简的转型发展之路。
三寰牧场是集团经营团队在考察了全球十余家顶尖牧场之后,深思熟虑后沉淀出来的项目。“以牧场为主题的商业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不算新鲜,为了避免同质化经营,我们从弥补城市功能缺陷和为青少年提供体验学习平台出发入手,依托如画美景的资源优势的同时,引入一批诸如雅马哈、海尔、乐高等世界级著名企业入驻,与青少年展开互动,呈现出一种电子产品、图书馆、科技馆中没有的体验乐趣,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深耕本土,守望城市,关注民生,满足市民农副食品供应,“做好市民的奶瓶子、菜篮子”是成立70年来三寰集团的初心。三寰乳业面世三十余年,地产奶第一品牌的地位不断稳固,在大连的市场份额达40%以上。2012年8月,集团把握历史转型期和市场风向,全力推进集团农业产业现代化布局,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规模上,推出“蔬菜时间”安全蔬菜,形成以“基地建设+渠道建设+配送供应”模式为主的安全食品供应链,通过科学严格的种植管理和高效的运营机制,致力于提供安全、新鲜、优质的家庭蔬菜解决方案。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寰集团践行着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和长子情怀,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农垦国企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三寰,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逾三百亿,经营范围涵盖农业、商服业、地产业等多领域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三寰模式”在业界广受赞誉。
深耕实体经济 打响重振东北发展“信号枪”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走出去”,这其中实体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这几天,位于大连长兴岛经济区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异常地严肃而繁忙。“恒力石化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及150万吨/年乙烯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试生产,目前已经进入倒计时100天阶段,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推进。”恒力石化总经理许锦告诉记者。
恒力石化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投资1500亿元。一期PTA项目2010年建设,2015年达产,总投资340亿元,年产销PTA 660万吨(三套装置),是全球产品品质最好、规模最大的PTA生产基地;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630亿元,采用全加氢炼油工艺,建设450万吨芳烃装置、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及配套设施,计划2018年10月份试生产。据了解,恒力石化产业园2019年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利税650亿元,助力长兴岛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走进产业园,37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20%的绿化率把厂区变成了景区,绿色成为其中最亮丽的颜色。厂区内最显眼的一处建筑是PTA项目热电厂配套的绿色煤仓,这个投资8000万元、占地5万平方米的条型煤仓采用全封闭设计,到港煤炭经过1公里的栈桥输送,极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材料损耗。热电厂对烟气采用脱硫脱硝设施,配有电、袋复合式双重除尘器除尘,达标烟气经180米高空排放,脱硫、脱硝、除尘效率都远高于环评要求且运行稳定。
此外,恒力石化PTA项目配套污水处理装置投资10亿元,采用“UASB和两段好氧”工艺,处理能力是实际污水量的两倍,处理后的水质COD平均在30ppm左右,大大优于《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一级A标准,且水质情况与大连市环保局联网,在线实时监测;同时建设的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反渗透膜工艺,将废水重新使用,节能环保,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除废气废水的清洁净化排放,恒力石化投资建设世界PTA行业中首套残渣回收系统——R2R装置,成功攻克PTA残渣回收处理的世界难题,实现石化行业的生态化发展。
事实上,恒力石化产业园只是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快速发展一个缩影。这个由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交流岛、骆驼岛等五个岛组成的长兴岛经济区,于2005年挂牌成立,规划总面积达598平方公里。2014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同年9月,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赋予了“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任务,成为了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基地。
据长兴岛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奇介绍,除了恒力石化产业园在如期推进外,依托石化、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及港口物流“四个优势产业”,建区以来,长兴岛经济区共开工工业企业170多家,投产90多家。“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发展目标,长兴岛经济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为大连两先区建设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积蓄动能。”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