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柳青
好莱坞电影圈几桩热闹的事情最近撞到一处:《银河护卫队》姗姗来迟地在中国公映,一群“二流子”拯救全宇宙的不靠谱传说衬着1980年代的各种美国神曲,让本地观众笑翻。该片上周以2.3亿元超过《心花路放》,问鼎内地票房冠军。而总计4.2亿元的票房成绩也成为近期在中国最卖座的好莱坞影片。“护卫队”的本家亲戚《蚁人》导演人选更换尘埃落定,而风波不定,一大群导演继续在社交网站上抒发兔死狐悲的悲愤感。以及,华纳和DC漫画终于“坐不住了”,公布从2016年到2020年超过10部的超级英雄大电影计划。
桩桩和漫威影业有关,《银河护卫队》是继《美国队长2》今年上映的又一部漫威电影,将和正在制作中的《蚁人》以及《奇异博士》等,把漫威漫画里的二线角色们带上银幕。而拥有超人和蝙蝠侠的DC漫画,眼看竞争对手的电影版图扩张,也走上对方自2008年后经过的老路,把各路英雄打包电影化,漫威“复仇者联盟”的家族电影格局已成,“正义联盟”只能死命追赶。
娱乐大电影是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铁打的产品。上世纪80年代的集体记忆属于《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1990年代《侏罗纪公园》把持话语权,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见证《魔戒》神话,眼下是漫威电影的时代来了。很难想像,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漫威是挣扎于亏损一度窘迫到申请破产重组的漫画工作室,而米高梅、索尼和华纳因为不看好那些漫画的盈利能力而放弃收购。十年还债,十年经营,漫威电影能把漫画业泡沫破灭之后的“小圈子”亚文化,做成版图与收益持续扩张的家族电影系列,有时也命也的机遇使然,更要紧的,是不放弃自我更新的勇气和能力,就像它家族里的主角们,不停地战斗,不停地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个以漫画起家的品牌,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库和无价的品牌效应,在大众娱乐形式的变更和升级中等来了它最好的时候,把不同的系列电影交织成一张家族族谱。
美国漫画在194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当时已经在漫画行业确立地位的漫威开始把自家作品影视化的漫长征途。1944年《美国队长》被拍成系列电影,这些在战争期间以极其低廉成本粗制滥造的小电影,很快被人遗忘。到了1970年代,绿巨人和蜘蛛侠都拍出真人剧集,收视率都不错,但“漫画剧”在行内仍是一张不上档次的标签。1979年,漫威在《综艺》杂志上登整版广告:某某侠是我们一百多个角色之一,随时准备出现在你的下一部剧或片中。广告的效果不怎么样,虽然《超人》证明了漫画英雄的票房能力,但好莱坞仿佛只要一个超人就够了。
在1980年代前,漫画被认为是一个面向低幼受众的行业,好莱坞掌握话语权的老板和制片是一群不屑于看漫画的人。以及,就像一位漫威编辑意识到的:在电影里制造奇观的成本比漫画高太多。即便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大获成功以后,对好莱坞的体系而言,拍摄一部视听炫目的漫画英雄片,投入成本太高,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漫画中大量场景难以呈现。2000年,《X战警》的成功让超级英雄这种沉寂许久的类型电影复苏,2002年,《蜘蛛侠》上映首周末票房过亿,此时,好莱坞才真正地意识到拥有数千人物的漫威漫画,是一座等待被开掘的富矿。
回顾漫威用几十年的周折叩开好莱坞的大门,直到独立投资《钢铁侠》、为《复仇者联盟》布局以及用《银河护卫队》下一盘更大的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杜庆春认为,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作为以漫画起家的品牌,它在大众娱乐形式的变更和升级中等来了它最好的时候。漫威的触底重生,正好是好莱坞A级制作费用高涨,技术进步使得复杂炫目的视听呈现成为可能的时候。在这个大环境里,超级英雄电影复苏,必然地向老牌的漫画索要素材。即便漫画业处在持续的衰退中,创立于1939年的漫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有固定的读者群和粉丝;电影公司买断版权后拍摄的《X战警》和《蜘蛛侠》虽然没让漫威赚到钱,但这两个系列的成功让它赢得无价的品牌效应。当下的好莱坞A级制作太需要依赖有群众基础的品牌,因为对于高额投资的产品而言,一个完全原创、人们不熟悉的概念风险太大。
《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银河护卫队》和《复仇者联盟》这些电影并不讨所有观众喜欢,姿态高贵冷艳地痛斥超级英雄片的评论从未消停,而漫威之于电影业的意义在于它创立了“家族电影”的盈利模式。在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是“系列电影”,这一点已是共识,如今漫威更进一步,把不同的系列电影交织成一张家族族谱。也可以说这是把鸡蛋分散到不同的篮子里。如果《钢铁侠》的成功尚且有赖于小罗伯特·唐尼的个人影响力,《美国队长》和《雷神》则更大程度是电影造就了演员,到了《银河护卫队》里,无论角色还是演员都是观众没听说的路人甲乙,但正是这支二线小分队成就今年欧美暑期档票房最高的电影。这才是漫威的棋局和赌局,在品牌确立以后,把原有的二线甚至三线角色真人化,也借此摆脱受制于明星主演的被动。近两年漫威和唐尼的薪资谈判时常被提起,《银河护卫队》的卖座透露出明确的信息:和大佬谈不拢不必勉强,谁说乌合之众不能拯救宇宙和票房。
当高大上的《复仇者联盟》快要让观众不耐烦时,扔出《银河护卫队》里这群滑稽的小人物,普通得仿佛来自观众身处的现实世界,就好像在看一群能聊天喝酒开玩笑的亲友。
《银河护卫队》和漫威之前几部电影的反差很大,这支队伍的成员是小偷、惯犯、赏金猎人和杀手。这群偶然凑到一起的乌合之众,滑稽古怪又粗鄙狂暴,他们“又黄又暴”的做派以及总是和情节错位的不着调美国怀旧神曲,为这部A级制作的大片注入B级片的灵魂,粗俗的喜剧色彩、不登大雅之堂的主角和精致挥霍的科幻场面形成的强烈又诙谐的反差,既刷新漫威电影的版图,也在一定程度更新漫画英雄大电影的面目。
《纽约时报》的主笔在她的专栏里写到,导演詹姆斯·冈恩没有大制作的经验,此前他供职于一家以翻拍1980年代的B级电影为特色的小公司。随着北美市场萎缩,好莱坞赢利的重心转向海外市场,传统针对美国国内的B级电影随之衰退,一部分相关的导演开始渗透到大制作中,曾经被视作小众文化的B级血液也由此注入为主流的大片并给后者带来新的活力,《银河护卫队》无疑是一次在市场和口碑获得双重肯定的混搭尝试。
眼下商业大制作的日子不好过,精英导演和精英观众被电视剧分流,网络传播直接冲击影院,漫威的电影能在今年惨淡的暑期档挽回狂澜不是偶然,其中关键在于面对变局保持自我更新的勇气和能力。
漫画的《银河护卫队》和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支队伍最初出现在漫画里是1969年,来自平行宇宙的小分队在美国队长、雷神和复仇者联盟这些一线连载里作配角,到1990年勉强获得独立连载,5年后因为销量始终不佳而停止更新,它自始至终是个很正经的在银河系里打老怪的故事。到2005年,漫威重开这个连载,开始插科打诨,但这支队伍毕竟是小众里的小众,读者和知情人的数量很少。漫威电影之前的主角,或者是天神,或者是被当成天神的人,哪怕最质朴的美国队长也自带国民大哥的光环,在高大上的《复仇者联盟》快要让观众不耐烦时,扔出这群滑稽的小人物,普通得仿佛来自观众身处的现实世界。而科幻背景又恰当地拉开距离,平衡了商业电影作为职业道德的致幻感和观众心理代入的认同感,就好像在一道想象的风景里看一群能聊天喝酒开玩笑的亲友。
从《复仇者联盟》到《银河护卫队》,漫威电影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原因在于它全部的影像制造背后是对现实议题的处理,开凿了一条现实与幻想贯通的渠道。
《超级大片:或好莱坞是怎样爱上夏天并忘掉烦忧》这本书提到,美国主旋律电影在具体操作中绝非文艺青年们批判的那么“愚蠢”或“俗套”,它面临的挑战是怎样以固定的类型和既有的题材去面对当下观众的渴望。在这个问题上,漫威电影是个积极的实践者——美国队长在1940年代被创造出来时,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爱国英雄,在战斗中坠入冰海给让他的人生定格于传奇。转机出现在1960年代连载重开时,他被冻了20年后醒来,因为时间的错位,当他置身于一个改变的世界,必须得承受文化和伦理的冲击。这一段漫画是很伤感的,队长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脱离时代的人,他的理想主义和他曾经深信的美国梦都破碎了。到了电影里,时间上为了贴近现代,改成队长被冻70年,理论上他要面对的错愕和冲击应该大于漫画,但事实上原作沉痛悲观的一面被淡化,他更像是一个面对改变的世界努力成长的好青年,而不是一个怀想昨日世界的愤中年,他很乐观也很豁达地去面对自己脱节于时代这个事实,拿个小本本记下70年来错过的东西准备一一体验。
《美国队长》缝合70年的时间沟壑,《雷神》则是用魔幻的题材处理现实,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来自北欧神话,但电影和神仙没关系,处理的全是人的问题和人的情感。在老故事里寻找新的讲述方法,讲出当下的人的欲望和困境,这是商业电影必须要交的功课。当然两部《雷神》被津津乐道,在于创作者对观众分外的体贴。第一部里雷神的弟弟洛基是个常规的男配角,电影上映后,汤姆·希德尔斯顿扮演的洛基人气太高,到了第二部里,编剧顺应民意地把他写成比女主角更有存在感的角色。以至于这个系列接下来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要么让洛基当女主角,要么必须为他另开一个系列。
整个漫威宇宙的构造,归根结底是被观众的观看欲驱遣的,这盘棋下得再大,不过是为取悦观众,这是商业电影的本分。从《复仇者联盟》到《银河护卫队》,漫威电影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原因在于它全部的影像制造背后是处理现实的议题,为现实开凿欲望的通道。忠实的美国漫画爱好者会时刻准备着捍卫漫威电影内涵的思考与哲理,其实,关于这些超级英雄电影的争议,本无需纠结于它们是否沦于肤浅俗套而不能提供任何思考。这些故事内在的前世今生牵扯出的“思想”是见仁见智的事,而在好莱坞工业的运作中,电影的本性是商品,漫威从影像制造的边缘走向核心,从几近破产到小公司到制造出最卖座的若干系列电影,是看清在工业的流水线上,产品/作品中的思考不能堵截资本的欲望,只可能在发达资本的狂奔中寻找一点补偿和忏悔。
就像在《X战警:回到未来》里,过去并不比现在和未来更好,但过去至少存在改变的可能,尽管回到过去让改变发生以后,根本的矛盾和分歧并没能解决,可至少让未来看上去和美一些。
《银河护卫队》的成功,意味着在未来的漫威电影里,对主角的选择将延伸到众多非英雄和反英雄的角色中,美国队长固然是不被撼动的核心,但这个世界和众多平行宇宙里,有更多不起眼却依然努力蹦跶地生活着的小人物。
和大牌明星演员薪资谈判的新闻屡屡见于娱乐版,而随着《银河护卫队》的卖座,一条明确的信息透露出来:和大佬谈不拢不必勉强,漫画电影的主角未必要是高富帅,谁说乌合之众不能拯救宇宙和票房。
传统美国漫画里的女主角高大、威猛、不被感情困扰,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男人更强大悍然,事实上她们压根不能被称为女人,而是青春期的小男孩幻想自己能变成的模样。然而时至今日,宅男和少年的钱包已经不足以推动这个行业,新晋的漫画电影的粉丝里,47%是女性。为了照顾花钱买票的姑娘们的情绪,如何有技巧地在银幕上泼洒荷尔蒙成了学问,在《美国队长2》和《银河护卫队》里,漫画真人电影的策略已经很明显:男人负责帅,女人负责狠。以“黑寡妇”为主角的超级女英雄电影,已经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