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莹,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伊岭村村民。12年前,她是坐着绿皮火车离开家乡的进城打工人。现在,回到家乡土地的她,把日夜相伴、每天洒下汗水的火龙果园写进了小诗:灯海点亮了土地,光芒万丈。她的走与回,是一个平凡中国人的个体选择,也是今时今日“流动的中国”的一道缩影。
以具象的人的脚步描摹当代中国流动着的风景,从普通人的奋斗心声里感知当代中国——大型社会观察类纪录片《流动的中国》今晚开播。该片共四集,分别以“家乡”“坐标”“答卷”“追梦”为主题展现人口的迁移、人与城市的关系、人和时代的联系以及个人梦想的追求等故事,在深入的蹲守式拍摄中,忠实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普通人的流动故事。该片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重点选题规划,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将在东方卫视、SMG纪实频道和腾讯视频与观众见面。
纪录片总导演范士广透露,包括林海莹这名回归土地的农民在内,片中还记录了留在大都市打拼的外卖小哥、深扎垃圾分类推广普及的海归女青年、求贤若渴几乎跑遍中国的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等。形形色色的故事,都是平凡中国人在流动中寻找人生意义、确立自身使命的过程;人的背后,是整个时代、国家为成全人的价值、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升级的努力。
比空间更辽阔的流动,在于人生命运的跃升
看到“流动的中国”,许多人第一个涌上心头的画面,无疑是春运。被称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春运是对“流动”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但纪录片《流动的中国》没打算讲人们熟悉的春运风景,而是想站在更深刻的层面,以可共情的普通人故事,探究一场更为广义的“流动”。
关于何谓“流动中国”,导演组两年来不断思考和讨论。显见的“流动”,是春运、外出务工、牧民迁徙那样的空间流动,从乡村流动到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动到富庶之地,从中西部流动到东南沿海。每一座大都市里,都有无数来自他乡的追梦人在认真生活。而在更深层面,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流动”更是社会意义上的。“通过人才的流动、资源的流动、梦想的流动或是职业的流动,无数人顺势而为,实现了命运的跃升。”范士广说,广义的“流动”正是纪录片《流动的中国》的定位,“我们按照这样的设想去找选题,跟踪拍摄,最终找到了许多打动我们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既平行前进,又彼此交叉,层次互异的年龄、不同的口音表明他们所处的境遇不同,但他们在许多时刻里,是精神上的同盟者。”
比如第二集《坐标》,外卖小哥徐小超从14亿中国人里发出自我光芒的那天,一定会触动许多观众。时间拨回2019年,朋友圈的一张照片引起了导演注意:坐在上海一家星巴克的小伙子,是正在等待接单的外卖小哥,也是抓紧碎片时间学习英语的勤学代表。摄制组跟拍了这个在奔忙送餐途中见缝插针式学英语的外卖小哥。跟拍持续近三个月时间,那恰好也是徐小超命运发生微妙变化的100多天。起初,他学的英语并无用武之地,几个星期才会遇上一个“老外”下单人,交接的对话也仅限于五六个单词。可徐小超有满满的收获感,他说,大城市有更多机会,也愿意包容为机会而努力的人。后来,自学英语的外卖小哥偶然上了网络热搜,网友们评价“努力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纪录片里,徐小超的“后热搜”生活中,不仅有他为同行们演讲的高光一刻,更有与出名前一样日复一日的英语学习。只不过,更多路人自愿为他当几分钟的英语老师、口语陪练。
《流动的中国》里,还有基层快递员通过了飞行员考试、从此开飞机送快递的励志人生,有独自一人从赤壁小城到深圳打拼的金融贷款王牌经理等。他们和徐小超一样,个体努力奋斗的自致性成就已经取代了原生家庭等先赋性因素,成为影响他们社会地位的首要因素。这些奋斗者的跃升,正在成为地理空间的流动背后,更动人的命运的“流动”。
这是即时即刻的图景,带着新时代中国的鲜明特征
《流动的中国》不是一幅静态的放诸各个年代都能契合的图景,而是属于即时即刻、带着新时代中国的鲜明特征,是所有观众都正亲眼见证的流动中国。
按四集播出顺序,《家乡》是今天中国人的“吾心安处”,里面有林海莹两次方向相反的流动,有云南昭通桃子垭口村的易地搬迁,也有上海姑娘、哈佛硕士回国从事垃圾分类的人生选择;《坐标》会介绍一群在他乡的奋斗者:在川黔交界修大桥的90后,在沙漠边陲种梭梭的家园守护者,让刘家窝堡村实现全村致富的第一书记等;《答卷》展示了受益于这个时代的流动,并正在反哺时代的答卷人;《追梦》则回到每个奋斗者的起点,看看个人梦想与时代之间的微妙呼应。
以林海莹为例,12年前,她向往的地方是大都市,向往“电视剧里女白领穿的职业装”。于是,她去深圳打工,成为一名流水线女工。后来,促使她返回家乡广西的,是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之一——土地流转。这项政策赋予了农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和转让权,它让农民脚下的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创造价值。得益于新时代的政策,火龙果园的经营者才能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将被分割成条条块块的田地连成一片、形成规模,而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科学地提升了效率。现在,林海莹是股东,她把自家的四亩土地全部作价投入到火龙果园的生产,每年拿土地的租赁分红。她也是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按月领取工资。她和当地的其他火龙果种植能手一样,一年收入能达六万元,基本与外出打工收入持平,“有工作的地方也有家了,那种感受好像天天都是好日子”。
没有农村的土地流转政策,就没有火龙果园女主人的回归。同样,如果没有“普惠金融”政策,就没有小微企业主于宗毅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如果没有垃圾分类的政策引导,就没有海归女孩周春投身于此的义无反顾……
“流动的中国”本身也是随时代而动的。就像林海莹的人生轨迹,何尝不透着中国城乡差距一点一点被经济发展抹平的时代趋势。范士广说:“找选题时,人物与时代这两个维度反复锤炼着我们。仅有感动的人物,没有扎实的硬核的时代背景,纪录片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希望,人物身上必须看得到中国,且一定是当代中国。”
此次与观众见面的《流动的中国》里,普通人的流动故事背后,有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美丽乡村等各类当代中国的话题。可以预期的第二季也即将启动,因为第二个百年已经开启。
作者:王彦
编辑:金久超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