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国产剧好剧连台,赢得口碑与市场双重认可。(均海报)制图:冯晓瑜
“好剧太多,时间不够用。”这恐怕是今年夏天国产剧观众的甜蜜烦恼。进入暑期档以来,承接上半年党史题材大剧营造的荧屏高关注度,7月和8月间的现实题材作品叫好又叫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显示,《扫黑风暴》《理想之城》《乔家的儿女》《我在他乡挺好的》《逐梦蓝天》等现实题材剧集先后领跑近期的央视和卫视收视榜单。截至9月4日,《扫黑风暴》38.1亿、《我在他乡挺好的》16.5亿、《理想之城》18.3亿、《乔家的儿女》23.4亿的网络话题讨论量,进一步佐证这些作品“台网共振”、受众覆盖面广的爆款属性。
好剧因何连台?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京盛从生产端探寻缘由,认为政策导向为国产剧创作点燃了高质量发展引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的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从政策导向上引导了优质资源的流向”。眼下这批重大现实题材能相继成爆款,正是政策调控收到了市场良性反馈。
当“源头品控”催生中国好剧,国产剧创作者能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可以挣脱资本的枷锁,不独为流量、为所谓明星度身定制,而是从真正的时代进程、人民关切中着力,抒写当代的星辰大海。
高开高走的主旋律精品,反复叩响着时代强音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逐梦蓝天》与《扫黑风暴》分别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前两名。前者的收视上扬线从7月底开播一直持续到了8月29日的收官之时,“高开高走”可谓最精准的收视概括。后者不仅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和CCTV-8三大上星频道播出,还在腾讯视频上率先揭晓剧情,但四大平台分流之后,单频道的数据依然“能打”。
8月27日,《逐梦蓝天》的研讨会上发生了让人动容的一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在发言末了向该剧主创及剧作背后的航空工业战线专家、工作者鞠躬致意。他说:“庆祝建党百年时的中国电视剧,我们由《觉醒年代》开首,回眸了百年前的觉醒之时;现在,这部作品把我们中华民族觉醒后的今日风貌在中国荧屏上展现出来了。”
相似的观剧情绪也流转在《扫黑风暴》播出期间。网友们纷纷化身“绿藤市民”,牵挂着正义之战的进程、扫黑英雄的命运。在超38亿的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中,有两个内容高频次出现,其一是探讨剧中情节“孙兴何时被抓”,其二是为故事背后的现实而震撼,“三年来,一线扫黑英雄在专项斗争中付出了多少”。
一部以蓝天为名,通过四个家庭三代人投身“国之重器”的研发,讴歌中国航空工业的70年奋斗与成就;另一部根据中央政法委筛选的真实案例改编,用悬疑涉案的类型手法浓缩一场专项斗争的三年成果。从时间跨度到剧集风格,两者截然不同。但两部剧能高开高走、始终占据最大声量,究其根本,是剧情反复叩响着时代强音,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如仲呈祥所言,《逐梦蓝天》呈现了中华民族觉醒后的今日风貌,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壮丽画面出现在剧集尾声、与开国大典的场景遥相呼应,观众会从70年的互文里读懂中国航空人的凌云壮志与忠诚奉献,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崛起倍感自豪。一如导演五百强调的,《扫黑风暴》最大的创作底气来自真实的雷霆行动,每一步关键剧情的突破背后,都指向现实中一桩大案的破获,指向中央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与魄力。观众追捧这些重大现实题材作品,本质是为剧中充盈的进取精神与浩然正气而共振,是为现实中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真情而点赞。
平凡视角下的温暖现实,勾勒出普通人的精神力量
虽然落点的地域、年代、行业各有侧重,但《我在他乡挺好的》《理想之城》《乔家的儿女》可以共用一句推广语——每位观众都能从剧中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合其情同其理,无需“流量明星”助阵,亿万观众化身“自来水”高高托起了好剧的口碑与市场。
李京盛的评价解答了这些剧作深入人心的路径:“聚焦现实,讴歌时代,关注社会变迁,书写人间冷暖,历来是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优良传统。如今这些爆款的诞生足以证明,观众对反映真实生活的精品剧作始终怀抱期待。”
剖析三部作品的成功之道,主人公都是我们生命中曾遇见的彼此:可能是《我在他乡挺好的》中离开故乡去大都市打拼的乔夕辰,是《理想之城》徘徊在“骨感现实”与“丰满理想”间的打工人,也是跟着改革开放趟过岁月长河的南京乔家人。三部作品的故事主线都是平凡生活中琐碎又真实的场景:人在他乡的奋斗和情感,人在职场的坚守或妥协,人在大家与小家、他人与自我、个体与社会间的得与失。
因为视角平凡,这些电视剧不必以特定的明星演员吸引观众,只需踏踏实实地复刻生活原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又因为坚持不回避现实矛盾,不回避人生困顿,对于故事里失恋又失业的胡晶晶、背过黑锅碰过壁的苏筱、时常与生活难题短兵相接的乔家人,即便没有宛如童话的甜宠剧情,观众也愿予他们偏爱。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作品直面生活中的难,更展现人性的坚韧。许多时候,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中正平和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用最朴素的善意勾勒出普通人的精神力量。
许多观众对《我在他乡挺好的》名场面念念不忘:不算深交的同事们在乔夕辰独守仓库熬夜加班时,不约而同“恰巧”路过;第一次见面的警察从身份证知悉了胡晶晶生日,那句“生日快乐”一定在她生命最后时分留下过暖意。《乔家的儿女》一开篇就是亲人辞世,长长岁月里,物质匮乏、工作动荡、婚姻变故等都是生活设置的“坎儿”,但乔家一家子深深的亲情羁绊、他们与邻里间淡然又温馨的地缘乡情,总是能令观众内心轻轻一动。还有《理想之城》的苏筱,观众爱她,不在于她逆袭成了职场精英,而是一个坚信“造价表的干净,就是工程干净”的职场人对于理想主义的死磕到底。
即将过去的夏天,做好了“源头品控”的国产剧拥有了观众无限支持。它们更为后来者验证了现实题材的黄金创作规律——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不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更在于精神思想的感染力和艺术的创造力,在于作品本身与时代、与人民共鸣共振的关系,在于它所昭示的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美好理想。
作者:王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