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美国剧坛的‘虚假’,”日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空间站”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国际尤金·奥尼尔学会亚洲秘书长许诗焱教授,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剧坛,讲述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三位戏剧大师那些不为人知的“悲喜人生”。
曾有美国评论家认为在尤金·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没有戏剧。因为当时的美国的戏剧主要改编自欧洲的流行小说,且多为大团圆的结局,类似于当下流行的“爽剧”。然而,奥尼尔却决心要改变美国戏剧的现状,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2017年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欲望号街车》剧照
“尤金·奥尼尔将美国戏剧提升了一个档次,正如诺贝尔奖对他的授奖词所说,因为他戏剧中的力量、真诚,还有深沉的激情体现了悲剧最为初始的概念”,许诗焱解释道,“真正的悲剧需要有两难境地。”
与之前主人公大多都是王公贵族这一点不同的是,奥尼尔将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放在了舞台中心,他的作品中不乏水手,农民和妓女等角色。奥尼尔在他的《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描写了一个黑人男孩与白人女孩结婚的故事,这在二十年代的美国,一个依旧有种族隔离的时代,是非常有勇气的创作。
“过去讲悲剧还是喜剧,它是一分为二的,在尤金·奥尼尔的戏剧里,悲剧和喜剧很难分得清。”她说,奥尼尔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悲喜结合,晚年的奥尼尔甚至领悟到了“悲剧与喜剧是统一的”。
2016年 《玻璃动物园》剧照
“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他说田纳西·威廉斯写的东西更像一首抒情诗,不像一般的戏剧里有冲突、高潮,就是从头到尾非常美、非常抒情。但是在抒情后面又能体会到南方人的失落,包括人的怀旧感。”许诗焱认为田纳西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虽然没有太多的戏剧技巧,但是他将自己的人生融入了戏剧,凭借真诚打动了许多人。
田纳西创作的《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反映了南北战争后南方传统种植文明的落寞,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为原型创造了许多代表南方淑女的女性形象。
相对于奥尼尔和田纳西而言,中国观众更加熟悉阿瑟·米勒。1983年,他的《推销员之死》曾在北京人艺上演。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英若诚也是《推销员之死》的翻译者和主演,他把阿瑟·密勒请到北京,两个人共同导这出戏。今年8月7日至22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推销员之死》将和观众见面。
许诗焱说,尽管当时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别,北京观众甚至不了解“推销员”是什么,但是《推销员之死》讲述的一个“老了之后被时代抛弃的幻灭”故事,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阿瑟·米勒曾说过,我写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照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