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依次亮起,坐落于上海虹口北外滩的建投书局变身为沉浸式戏剧空间——演员们以诗歌朗诵、音乐歌舞、肢体默剧的形式,将罗素、爱因斯坦、卓别林、萧伯纳、泰戈尔等五位世界名人的形象或作品一一呈现,观众仿若穿越近百年时间跨度,近距离感受五位名人与北外滩的往事。
昨晚,“潮·北外滩”书店沉浸式体验戏剧,开启了建投书局持续一个月的“潮·北外滩”主题文化月,由建投书局主办,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虹口区文化事业宣传专项资金特别支持。作为首个以北外滩为题材、以书店空间为载体创作的城市文化导赏项目,文化月将通过主题展览、沉浸式戏剧、北外滩行走、戏剧分享会等形式,以互动体验讲述北外滩故事。
沉浸式互动体验,书写“北外滩五杰”传记
“潮·北外滩”沉浸式体验戏剧,是建投书局传承历史文脉与城市记忆、弘扬在地文化与城市精神的自觉尝试。历史不再是陈年旧章中的静态故事,而是从满架的书籍中漫出,以具体的人物为载体,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时刻——
聚光灯亮起,面容清癯、眼神明亮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缓缓向观众走来。上世纪初,国内有志青年为救亡图存上下求索之时,他的批判与反思为渴求改变国家现状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的一条途径。他从北外滩的码头登岸,为迷茫中摸索的有识之士打下一剂强心针,而他在中国的所闻所见也为其批判和改变西方故土提供了依据……
一位白发苍髯、身材高大的老人站在聚光灯下,“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耳畔响起,那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缓缓朗诵诗句。心系中国人民的泰戈尔,曾以文字和行动支持中国民族独立斗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是在北外滩的码头登岸,在中国各地展开演说,与知识分子、学生交流,在中国文化界和知识界引起轰动……
当晚上演的还有爱因斯坦的演讲,卓别林与萧伯纳的戏剧,他们也曾先后在北外滩登陆,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文化。
观众们跟随演员的步伐,穿行在建投书局的图书区、艺术长廊和传记图书馆,近距离感受五位与北外滩有着不解之缘的国际文化名人的个人魅力和经典作品,通过戏剧在北外滩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眺望世界,横穿古今……
文化赋能“世界会客厅”,多元活动延续城市文脉
一个“潮”字,道出了北外滩百年的风起云涌。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之要冲的北外滩,汇聚了时代的风潮、历史的人潮与文化的思潮。这里凝聚中国近代化的缩影,北外滩的码头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起航之地和近代中外文化的交融之所。
“作为一家以传记为主题的书店,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希望以人物为切入点,汲取北外滩丰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通过多元和创新的文化项目挖掘和讲述北外滩的故事。”建投书局华东业务中心总经理谢重澄说,北外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称得上“世界会客厅”,众多世界名人在这里登岸,无数中国人从这里踏上看世界的旅程。
此次演出已是该剧目的第二度上演,“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被北外滩的历史与人物深深吸引。今年复排进行了精心调整,让五位人物及作品产生更多对话和勾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本剧导演闻小炜期待,在书店这一特殊空间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让戏剧与书本对话,吸引观众体验到更具新意的艺术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排还加入了公开招募的“素人”演员,浙江传媒学院学生朱凌云表示:“能够参与到戏剧创作中,并在书店空间里表演,是一次难忘经历。这让我对北外滩、对上海有了更深入了解,这的确是一片充满故事、令人深深着迷的土地。”
除了沉浸式戏剧演出,建投书局“潮·北外滩”主题文化月还在继续。今天下午,一队读者在资深上海通古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江冉的带领下,从建投书局出发行走滨江——从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到有绿色琉璃瓦翘檐的“小红楼”耶松船厂旧址,再到见证过无数传奇人物的浦江饭店(礼查饭店)、中国证券博物馆,“浦江最佳观览点”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直到外白渡桥……他们以行走丈量城市,从建筑中看到凝固的历史,实地探访北外滩历史在城市中留下的刻痕。
讲述左联五烈士之一冯铿《作家在地狱》分享会、“潮起北外滩,睁眼看世界”主题展览、书写你的“北外滩小传”读者互动、传记咖啡馆“潮·北外滩”主题特饮……从10月底到整个11月,来建投书局的读者们,能领略北外滩独特风情。据悉,主题文化月是建投书局以上海浦江店为依托,延续城市文脉、讲述城市故事、弘扬城市精神的尝试,通过年轻化、多样性手段,再现北外滩百年光影,发扬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
作者:许旸
图片:书店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