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人皆识蔡侯纸”、“让天下人皆识蔡侯纸!”……一声声接力式的呼喊在舞台上空荡漾开来,龙亭侯蔡伦向迎接他的死亡走去,但纸——这一绵延千年不绝的伟大发明如同他的又一次新生,带着蔡伦的功勋、荣耀与精神传承下去。
亚华湖剧场院线陈薪伊艺术中心首部原创巨制、话剧交响剧诗《龙亭侯蔡伦》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演后,于昨晚完成了江苏大剧院的演出。由东方京剧艺术、西方交响乐与还原人性真善美本来面目的主题共同凝聚起的英雄气质令观众陶醉不已,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82岁的中国著名戏剧导演陈薪伊,在演艺大世界开设艺术工作室两年来为上海舞台打造的第三部作品,是继中文版《洋麻将》、全女班莎剧《奥赛罗》后又一舞台力作,是在疫情发生后完成的创作。正如陈薪伊所说,人类永远不可能被小小的瘟疫打败,而戏剧与医学一样,有着对社会巨大的治愈力。《龙亭侯蔡伦》的剧本由陈薪伊亲自撰写,展现深厚的人文情怀。
为什么选择了蔡伦这样一位历史人物?陈薪伊希望用戏剧传递怎样的价值精神?在上海这片演艺热土上,她将如何继续挥洒她的戏剧美学?带着这些问题,文汇报记者专访了陈薪伊。
文汇报:这一次的主角为什么是蔡伦?
陈薪伊:82岁的我还在编剧、导演,做艺术中心,最大的动力就是想带领我的学生与合作伙伴们把中国的巨人送进艺术的殿堂,从张骞、刘彻、商鞅、李世民、邓世昌,到梅兰芳、吴孟超、樊锦诗……这一次也不例外。
蔡伦,一个造纸的科学家,他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能够创造这种辉煌的人必有他独特的性格特征。我开始研究他的全部资料,到秦岭去采风,到蔡伦的墓地寻找灵感,结果我像是遇到一口人性的深井。是怎样的际遇造就了这样一位个性独特的男子?为什么皇帝封了他爵位又要杀了他。一个阉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用他不完整的生命创造了至今近两千年过去、今后的两千年也不可能消失的价值。
当他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渐渐形成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有意思的经历。当我走进龙亭蔡伦博物馆,博物馆馆长理直气壮地说:“(蔡伦)他的后人说,只有这里的蔡伦墓是真的!”我顿时惊诧:“他不是个太监吗?怎么会有后人呢。”博物馆馆长哑然了,我想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这个谎言却像一颗种子植根于我心中,让蔡伦的故事有趣了、生动了、甚至深刻了。
后来,我了解下来,蔡伦的后人,是那些受惠于他、理解他、爱戴他的龙亭的老百姓。
但蔡伦内心也有愧疚,也确实犯了错误,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英雄也是有缺点的。通过我的戏剧,我想告诉今天的观众,一个人要证实自己的价值当然是重要的,但也并不是太难的,最难的是如何认识你生命所处的情境。
文汇报:在《龙亭侯蔡伦》之前,您今年还复排了全女班莎剧《奥赛罗》。这一中一西间藏着您怎样的戏剧观?
陈薪伊:我的戏剧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莎士比亚”和“京剧”。奥赛罗这个人物,恰恰是蔡伦的反面。
莎士比亚有一句话是表明他对人文的最高理想,给我极大的教育:“最清明的理智和最巨大的激情相结合的人,这种人是最理想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何是悲剧?就是因为主角都丧失了清明的理智,一个人的理智失去后,一个悲剧就开始了。在排练《奥赛罗》的时候,我其实就挖掘了一点,原来对《奥赛罗》的解释都是由于嫉妒,我觉得这种解释是表层的。我觉得《奥赛罗》的悲剧在于他丧失了自信。
通过戏剧,把我们对人性的、人文的、对人的精神的理想注入其中,才是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戏剧殿堂里,我想表达的是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璀璨的生命。
文汇报:“话剧交响剧诗”这一体裁,作为一种舞台的创新表达很难不令人心生好奇。为什么《龙亭侯蔡伦》一定要用京剧演员?为什么要用交响乐配乐?
陈薪伊:那是一次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欣赏由吕绍指挥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我近乎疯狂。
我的眼睛仿佛看到了英雄的出场、英雄的对手、蔡伦的伴侣、英雄的战场、英雄的和平业绩。尤其是第五乐章,那秦岭山涧中一群群的工匠们就像是音乐厅的那些乐手们。当我听到第六乐章“英雄的遁世和其功德圆满”时,我想到了他的不完整的生命,我仿佛看到管风琴里走出了一个老铁匠—蔡伦的父亲。
音乐会结束了,热烈的掌声、谢幕、观众和乐手们纷纷退场,而我却看到空空的舞台上,蔡伦举着马鞭出场了—他,昂扬地挥舞着马鞭,欣赏秦岭山脉的豪情。以十九世纪的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致敬一世纪的蔡伦这个中华巨人起伏与辉煌的一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比兴,是跨艺术的比兴、跨世纪的比兴。
我始终认为,京剧的表演方式以及它的造型力量具有和交响乐共振的体裁感。从听觉形象的韵白合着交响乐创造的隔世感,到视觉形象的趟马、起霸、走边,在蔡伦这个工匠的戏剧动作中都可能是最佳选择。
文汇报:您是在60岁的时候作为引进人才落户在上海,后来又去了外地,如今再度把艺术创作的重心搬回上海,有何不同的感受,未来您还有哪些创作打算?
陈薪伊:我更加了解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喜欢这座城市了,上海人做事精致、务实、讲究,这种风格我特别欣赏。这里让我有创作的激情,让我有家的感觉。我选择了一辈子,从17岁离家出走开始之际,就面对无数次选择,但我想,最终可能永远定居在上海。
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你要怎么去获得这样的格局和视野?要么去读历史,读《二十四史》,读《史记》,要么就看一部好戏,因而戏剧家的认识极其重要,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同样重要。我觉得今天的观众都是有见解的,他们懂得很多,眼界也宽广。
明年四月,我们将推出“莎士比亚演出季”,不仅有“全女班《奥赛罗》”再度亮相,同时推出艺术中心2021新剧《威尼斯商人》,明年七月还将排演《雨果如是说》,希望观众喜欢。
剧照由陈薪伊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