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谭元元踩着光影步入舞台中央。微风带起轻柔的裙角和发梢的羽毛,仙气逼人。上周末,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谭元元以“令人窒息的美”,刮起了一场《舞蹈风暴》。播出当晚,《舞蹈风暴》获得同时段收视第一,“谭元元芭蕾好美”“全员首席”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舞蹈风暴》第二季的豆瓣评分高达9.5。
近期, 《舞蹈风暴》 《舞者》《这!就是街舞》《起舞吧!齐舞》等舞蹈类综艺爆款频出,一批优秀的青年舞者“破圈”而红,进入大众视野。连带着,“大部头”舞剧市场也风生水起,上海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茶花女》等全国巡演好评如潮,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使慕名而来的观众感慨“不虚此行”。
记者发现,综艺“出圈”带来的网络热度与在舞剧舞台攀登艺术巅峰的孤寂,曾让有些舞者陷入两难,也曾出现个别选手被流量裹挟着离开专业舞台,一头扎进女团选秀出道的现象。有意思的是,今年持续数月的剧场“冰封期”,成了舞者们自省的“冷静期”与创作的“丰产期”。目前看来,多数“一舞成名”的青年演员仍旧选择重回剧场,不少人已成为了当下舞蹈演出的 “主力军”。经过热门综艺和“爆款”舞段的淬炼,他们纷纷表示,“出圈”只是被网络“追光”瞬间照亮,艺术创作需要永不停歇的琢磨与创新,演员必须扎根舞台,才会有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从网红“爆款”到舞台精品,创作者对艺术的琢磨永不停歇
近年来,中国舞剧佳作频出,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走进千家万户。在北京,中关村舞剧节以“破界·融合” 为主题,打破艺术与科技、舞剧与城市、演出与生活之间的疆界。该舞剧节安排了9部经典中国舞剧的线下展演、10余部国内外顶尖舞剧的线上云播,带来前所未有的舞蹈盛宴。上海歌舞团创作的现象级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受邀参演,在天桥艺术中心呈现“舞剧中的中国骨气”。在上海,舞剧《朱鹮》《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流芳》连番登场,均一票难求;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舞剧《粉墨春秋》《一把酸枣》也将在年内与申城观众见面。
比舞剧更热的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 “爆款”舞段,《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选段《晨光曲》登上央视春晚,打动亿万电视观众;舞剧《杜甫》里的《丽人行》相关话题仅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就超过10亿次。“网络传播最广的舞段可能是最迎合大众审美的片段,但它们不能代表整台舞剧,不一定是舞剧中最核心的、最能代表主旨情感内涵的部分。”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张麟建议网友们走进剧场,去了解舞段在舞剧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则认为,“出圈”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舞蹈综艺引起公众对演员的瞩目,舞蹈片段引发网友的偏爱和高度关注,说明全社会对舞蹈艺术的关注提升了,也说明院团的艺术生产指向性是正确的”。
从网红“爆款”到舞台精品,日臻完美的艺术品质来源于创作者不断的磨砺。《丽人行》的动作看似简单,但舞剧里的每一个抬手、送腰、踢腿、扭胯都不是随意编排。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家郝若琦在《杜甫》中出演“妃”,并担当《丽人行》领舞。为了这段八分钟的舞蹈,她排练超过一个月。单是表现诗中游春仕女“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慵懒之态已然不易,而编导对领舞者的要求更苛刻。郝若琦告诉记者,虽然《丽人行》表现的是“妃”的柔美,但她表演时心中却装着“后”的雍容,甚至“王”的冷酷。每次跳完《丽人行》,郝若琦都有一种虚脱感,“腿部抽筋,浑身大汗淋漓,体力、心力消耗就好像刚跳完整场舞剧”。即便如此,她仍坚持下台后,不断复盘总结修改。“对着镜子,从一个转身、一个眼神开始调整,一点点抠细节。”在枯燥的反复打磨中,她总能找到甘美的新鲜滋味。
不为 “窗外风景”所迷,舞者应有更纯粹的艺术追求
明明是足以坐上“风暴鉴证官”席位的“芭蕾女皇”,为什么要以选手身份参加综艺节目?“太久没有见到观众,回归舞台,这是目前我最想做的事情。”由于疫情,谭元元已经7个月没有正式登台演出,这是她记忆中最久的一次“暂别”。回到中国,重归舞台,在这支芭蕾舞《归来》中,43岁的谭元元用天鹅寓意自己,以 “一日是舞者,永远是舞者”的执着展现高超技艺,让所有观众动容。
“神仙打架”的《舞蹈风暴》成了“宝藏”综艺,并摘得本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通过《舞蹈风暴》的镜头,郝若琦第一次以舞者本色,站到全国观众面前,《惑心》《门里门外》《我赢了我自己》等精彩舞段受到网友喜爱。“电视节目跟剧场演出完全不同,更何况‘风暴’舞台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初入综艺录制现场,她有些惴惴不安,“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每一段舞都会留存下来,不允许失误。”郝若琦告诉记者,舞者们格外珍惜参赛机会,扑面而来的压力反倒榨出了潜藏的每一分力量。
“综艺给年轻演员许多机会,不同舞者、不同风格都值得被关注。”记者发现,因《舞蹈风暴》第一季走红的舞者们大多已重回熟悉的舞台,冠军胡沈员的现代舞剧《流浪》在全国巡演,朱凤伟参演的新舞剧《一场》日前首演,刘迦与青年舞蹈家谢欣共同奉献现代舞专场《未·知》,郝若琦主演的舞剧《花木兰》受到京沪两地观众的热情追捧,辽宁芭蕾舞团首席敖定雯、王占峰出演的芭蕾舞剧《花木兰》也在全国各地“绽放”。
舞者“出圈”后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剧场?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曾参加过 《舞林争霸》《这!就是街舞》等综艺,也经历过一夜之间微博涨粉几万的爆红。在她看来,电视综艺、网络平台像是一扇窗,窗外是缤纷耀眼的风景。“如果你迷恋着窗外风景,盲目追求那种光芒,就一定不会满足于窗,因为窗是出不去的。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去打开门,然后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当你发现身后有点黑、有点怕时,却发现家已经远去了。”朱洁静说,“演员的艺术生命昙花一现,想要不断创作新作品,就要扎根舞台、扎根团队,经过施肥、浇水的‘加持’,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当下,青年舞者正迎来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综艺与网络推波助澜,使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而对于真正优秀的舞者来说,他们的根仍在于舞台,通过多年积累和沉淀以造就更完美的自己。
作者:宣晶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