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三十而已》《白色月光》等一批聚焦中年女性情感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加上爆款“姐姐”综艺节目,无不自带话题体质,剧中角色和片段,屡屡登上热搜,引发持续热议。亲密关系和职场丛林中的女性,有了多大程度上的话语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女性叙事?
曾经的社会对女性的年龄有一种近乎变态的严苛。女性一旦不再年轻,仿佛就顿时失去光彩,未来的路也愈发狭窄。我们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成为自己?新近出版的《女朋友们》一书中,三位女性作者宁远、杨菲朵、尤琳,用她们几十年的人生,为这个问题书写着答案。她们也向女性证明,只要坚持修炼、磨砺自我,不论多少岁,都可以是鲜活的、活出光彩。
一个拿过“金话筒奖”的名主播,激流勇退,放下话筒,拿起剪刀,成了一名手艺人;
一个报刊媒体人,背起相机,拥抱自然,成为天地间肆意生长的摄影师;
一个循规蹈矩的高校教师,为人母后,放弃教职,放弃安稳,成为自由画家。
从懵懂被动走向觉醒,再到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她们用了近二十年。然而,她们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自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三个活色生香的女子说:我们都在追求自由的路上。
在上海书城的《女朋友们》新书分享会上,宁远、尤琳与人生大不同创始人陈瑜围绕“女性成长”主题展开对谈,她们直言,这本书并不是教读者怎么过好这一生,而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触发和链接更多的女性。宁远很坦诚:“它就是一种分享,包括是在错误的生活里吸取到的经验的分享。有很多挣扎和浑沌的东西,我们也希望如实呈现出来,而不是去回避那些东西,给你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这从来不是我们想做的。”
宁远也觉得自己越来越自由,“一点儿也不想回到从前,特别不想回到20多岁时茫然无措的状态。那个时候一张青春的脸上写满了无知,也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像个提线木偶般任境遇摆布。”她坦言,这种“不自由”可能换成“不自如”或“不自知”更准确,相比之下,“我确实更满意现在的自己”。
“心灵上的自由”,尤琳认为,这部分一旦被触发,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少女时代,虽然有很多自由自在的时间,但不知道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渴望。”
杨菲朵在书中提到,对谈的珍贵之处在于她们足够坦诚、真挚,希望三人的努力能够鼓励更多女性共同探索自我成长。“对话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就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大事件进行了最坦诚的交流,并以这样的分享鼓励更多的女性直接、公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仅仅是几次普通的聊天,而是作为女性,为自身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尤琳在书中所写,一个女人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成为一个女人。“她必须风尘仆仆,而目光灼灼。她必须有足够的叛逆,这叛逆要使她能冲破捆绑与束缚,又不至于将自己倾覆。她还必须要足够的冷静,以至于去识别,识别那些包裹在温柔甜蜜夸赞中的泥沼。女孩儿们,我们要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温和与警惕,不需要对抗它,但也不要让它欺骗了你。”
成为母亲之前,她从没有思考过自己想怎样活着。过着按部就班的体面生活,接受人群中暗暗传达出的旨意,按照周遭对一个女人的要求行事。 孕育,生产,唤醒了她的自我。“接着孩子的力量,让自己重新长一回”,她形容,“孩子从身体里诞生,就像从内部击碎了一枚蛋壳,打破了原本貌似光洁平整的一切。好像有一个我,跟随着我的孩子从这个裂缝里生了出来,她在那里提醒着我痛,质问着我。……当我意识到我是孩子在这世间的第一道屏障、第一缕光,我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没有觉知,没有力量,没有方向。”
她坚定地吐出:女人的身份再也不是我的牢笼,而是我的翅膀。我必须为她做些什么,我已经醒过来了,就再也无法回去,去过那种混沌而无觉的生活。
生活中的三人,本来就喜欢和朋友聊天气,聊电影,聊新买的连衣裙,而这一次,她们决定要勇敢一点,对自己狠一点,要去触碰那些平时不敢碰的内容。她们列举了生命要经历的大事件:父母、生养、自由、爱情、婚姻、死亡……
每一年,三人都会为这本书的写作而腾出时间。从广州到成都,从大理到北京,再到清迈,她们不断地相聚,深切地倾谈,在彼此的生命里互相关照、相偎取暖,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袒露。
每一次交流,三人都将自己掰开、揉碎,如同向内的冒险,充满对自己的拷问和打破。她们希望,《女朋友们》能够成为一个引子,触发更多女性的思考与回响。
图片:节目剧照、书影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