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佳作《海上钢琴师》的4K修复版正在国内院线热映,这也是该片自1998年在意大利首映后21年来首度在银幕上大规模与中国观众见面。“这么多年过去了,希望中国观众可以接纳它、喜欢它。”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在视频信中这样说道。
不亚于新片的票房成绩,居高不下的口碑评分和讨论热度都证明了经典永不过时的魅力。关于男主角1900惊人的音乐天赋、关于他终生不下船的传奇,始终都是萦绕在影迷心头的一道谜题。
通过4K修复,走近弗吉尼亚号
“一场视觉的盛宴。”这是不少走出影院的观众一致发出的感叹。此次放映的电影修复版使用了先进数字技术,将因年久磨损的影像和声音最大程度还原到当年被捕捉时的模样,同时也保留了当年的胶片质感。无论是荡气回肠的斗琴场景,还是1900敲打琴键的手指纹路,都精准地传递给影迷。
其实,影片在上世纪90年代制作时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在110天的拍摄过程中,剧组投入了45名演员、75名工作人员以及多达一万名的群众演员和2500套服装,2000万美元的成本也远远超过当时意大利电影的一般水平。“所有和电影拍摄相关的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会投入巨大的精力。”托纳多雷表示。
在片中承载了1900一生的弗吉尼亚号虽然近景拍摄使用了真实的退役舰艇,但为解决拍摄海上航行镜头的问题,剧组用树脂等材料手工制作了一件1誜40的模型,之后再配以细致的特效呈现出梦幻的画面。而1900的扮演者,贡献了上佳表演的英国演员蒂姆·罗斯为达到“形似”效果,前期苦练六个月的钢琴指法,原声配乐则是由意大利国宝级女钢琴家吉达·布塔亲手弹就。
片方的用心得到了回报,电影不仅在当年横扫多个欧洲电影节,更是牢牢占据着各国一代代电影爱好者的必看片单。
情怀之外,“不下船”的勇气令人赞叹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从一个被遗弃在钢琴上的婴儿成长为名声在外的钢琴家,1900始终没有走下过生他养他的“故乡”——弗吉尼亚号。
八岁那年第一次走出船只底仓触摸到琴键的那一刻起,1900就注定为音乐而活。年复一年,他弹着钢琴为上等舱的客人助兴,为下等舱的游客送去动听的旋律,在这艘从欧洲开往美国新大陆的游轮上送走一批批旅人登岸。他不是没有过徘徊,好友麦克斯一句“为什么不去试一下”也让他动了心。
于是,他接受爵士乐鼻祖杰利的钢琴挑战,却只在大胜之后看到名利之辈对音乐的亵渎;他录制了唱片,欲将它送给一见钟情的姑娘帕多万,却只能目睹爱情的渐行渐远;他穿戴整齐拿着行李准备走下舷梯,但面对纽约鳞次栉比的高楼,他选择将帽子丢入海中,毅然回头上船。
有影迷评论,过去看《海上钢琴师》充满了因1900一生未下船而生的惋惜,这份感叹如今已化作对其勇气的钦佩。太美的女人、太长的航线、太浓烈的香水,这是1900眼中船下的世界。世俗看来是华丽的追逐,对他而言只是没有结果的负担。电影末了,1900和爆破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麦克斯和帕多万都没能留住他。这并非是什么向死而生,弗吉尼亚号与广阔世界相比显得这样逼仄,却早已装载了他内心世界里所有的海阔天空。当船不复存在,那生命的意义也随之走向完结。
1900用88个琴键演绎了无限的旋律和广袤的人生,也为电影外的人们带去思考,生活中那些难以企及的欲望,有多少值得奋不顾身。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