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让人看到一个熟悉电影类型文化的导演怎样举重若轻地“新瓶装旧酒”,《大黄蜂》是对“老派”的全面回归,不仅画风是30年前的,价值观也全面回撤,相比之下,动画《蜘蛛侠:平行宇宙》倒是让疲态的大片有了在平行宇宙里另类打开的方式。
因为电影市场对视觉奇观的消费需求,以及青少年受众的诉求,使得根据动漫改编的超级英雄片成为好莱坞主力制作的重中之重,从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结构来看,超级英雄片撑起了整个工业的半壁江山。
也正因为这样,超级英雄越来越不好看——为了高回报,就会高投入,投入越大,越不许冒险,不能犯错,这必然导致了大部分超级英雄片的制作策略保守,以至于电影的趣味往往和制作投入呈反比例曲线。
比如漫威电影系列里,《银河护卫队》起初是一部打擦边球的,没想到“怀旧金曲搭配太空歌剧”的思路赢得票房无数,到了《银河护卫队2》,因为被寄予厚望而“谨慎行事”,结果泯然众人了。
在漫威漫画的众多角色里,美国队长是类似顶梁柱的存在,而蜘蛛侠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弟弟”。
这个角色被当作代际传承的摇钱树,且不论版本多到需要考据的动画片,仅仅电影,在《蜘蛛侠》三部曲被业界公认是难以超越的少年超英经典之后,当时手握角色版权的索尼公司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启动《超凡蜘蛛侠》,不温不火以至半途而废,等到漫威历经周折买回了蜘蛛侠的版权,《蜘蛛侠:英雄归来》搭着“复仇者”系列的顺风车重上大银幕。
“家住布鲁克林的高中生彼得·帕克意外被蜘蛛咬了之后获得了超能力。”这个被重述了无数次的故事还有翻新的可能么——除了换演员?
《蜘蛛侠:平行宇宙》恰恰让观众看到,哪怕你对一个故事的每个细节如数家珍,哪怕你熟悉每一种“英雄”和“反派”的配方,一部足够有趣的电影仍然能提供出新的观感。
所有超级英雄大片焦虑的核心议题是“一代有一代的偶像”,怎样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新的偶像。而《蜘蛛侠:平行宇宙》不怵“旧”,叙事利用“平行宇宙”的概念,把历代蜘蛛侠抽离了他们各自的时空,在一个平行的世界里吹响“蜘蛛侠的集结号”。
一个金发英俊、完美偶像般的蜘蛛侠在战斗中不幸死去,一个困在成长烦恼里的黑人男孩迈尔斯意外“继承”了蜘蛛侠的衣钵,电影用多快好省的方式结束序幕,然后展开足够大胆也足够魔幻的情境:平行世界层叠,陷入中年危机的蜘蛛侠、日本动漫里的机甲女孩版蜘蛛侠、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版蜘蛛侠、酷帅少女版蜘蛛侠和猪猪侠,都被送到迈尔斯的世界里。
这部电影也如同平行宇宙交叠的时空,交织着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和一个经典动漫角色的变迁史。
与新一代蜘蛛侠迈尔斯有关的故事,固然是中规中矩、意料之中的美国派家庭戏剧,但整部《蜘蛛侠:平行宇宙》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超级英雄电影”所能拥有的变体,而且,这样的变体是很有趣的。
作者:柳青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