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天,中国电影在世界版图里有一场特别巡游:9月,乌克兰基辅、匈牙利米什科尔茨;10月,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法国卢米埃尔电影节、菲律宾奎松城国际电影节……包括4K修复版《芙蓉镇》、最新影片《阿拉姜色》《矮婆》、动画片《女他》在内,诸多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推手——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新的国际合作机制。
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个诞生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电影节,这个立足于中国电影发祥地的电影节,这个汇聚了海纳百川人文之梦的电影节,在她走过的25年征途上,创新早已是熔铸进脉搏的重要基因。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影海报展
1993年举办首届,199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经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考察后即被认定为当时全球九个国际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20多年过去,全世界共有15个A类电影节,而举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目前仍是中国唯一。她坚持国际性、专业性、惠民性的办节宗旨,形成“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她以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产业的情怀,不断用创新驱动发展、用服务提升办节质量。
当她的成长与上海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世界电影版图上,一张属于“上海文化”品牌的金名片标识清晰、熠熠生辉。
满足人民的更高需求与期待,在城市筑造电影文化的高地
著名导演吴贻弓至今记得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初创岁月,“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进入了第三次创作高潮。我的《城南旧事》、谢晋导演的《芙蓉镇》,都获得了国内外各类电影节的奖项。同时,电影产业也快速发展,每年全国生产电影超过100部,电影制片厂从上海到四川,有十多家。”一批老电影人倡议,中国电影需要一个与创作热潮、与改革大潮、与人民期待相匹配的国际电影节。由上海创办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是水到渠成也是责无旁贷,“因为这里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
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未满两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申请,当年经国务院批复。在中国电影的谱系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百年电影史、海派文脉一路传承的必然成果;在当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影节的创办是国家和上海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施以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而在大众生活的变迁里,这一创举又极大满足了人民对电影文化的更高需求与期待。
为不断提升惠民性,从第五届起,电影节由原先的两年一届调整为每年举办,让中外影人年年在上海集聚,让中国影迷每年能亲近国际最新佳作;第七届起,电影节创设“向大师致敬”影展单元,满足影迷对国际经典作品的观影期待。今年,电影节还进高校、进社区,展映单元也扩大了字幕同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影迷提供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每一年电影节,熙来攘往的影迷总是一道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不断做强的“首映机制”持续把世界精品、新锐作者推介给中国影迷。上海国际电影节在25年时间里,用整个世界影史上留名的佳作,悉心浇灌人们审美的种子,也放大了电影节本身的“码头效应”。无数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影迷就是在电影节平台上,看见最高品质的艺术追求与更为优雅的视听表达。这个过程久而久之,影迷们并不只求眼睛的一晌贪欢,年年重演的开票后“秒空”,无不是审美的证词、电影文化高地的见证。
为新人提供四个台阶的孵化体系,重置中国电影产业航标
沸腾的人群是电影节不变的底温,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坚实的基座。于是,每年6月,中国电影的热流会从大江南北汇聚到长江入海口,从老牌到新锐,入局者众。身为平台,上海容纳各种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升级迭代的愿望表达。这里做展映,做国际电影市场,汇聚制片、发行、放映、服务等全产业链从业者,也都是为了确立产业发展的风向。但同时,上海绝不仅仅关注产业与数值,而是带着审慎的目光,对中国电影的信念、未来负责。
与中国电影发展风雨同行,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期坚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推动新人新作走向成熟,构筑了阶梯式培育孵化体系。
第一级阶梯是“金爵短片”单元,设立于2017年第20届电影节,不遗余力地挖掘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的优秀短片作品,寻找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未来电影人。
第二级阶梯是电影项目创投,设立于2007年第10届电影节,既介绍成熟导演的最新计划,也呈现新锐影人的原创作品,为其提供直接面对投资人、制作方、发行方,及推广至媒体的机会。11年来已促成52个电影项目的拍摄制作,其中已涌现一批在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首肯。
第三级阶梯是“亚洲新人奖”,设立于2004年第7届电影节,致力于发掘与扶持亚洲电影的新生力量。2015年升级奖项,设置六大奖项每个奖项设五个提名,以聚集亚洲电影新生力量,助推亚洲电影新人新作,打造亚洲电影推新平台。
第四级阶梯是“金爵奖”,激励主题丰富、风格迥异、艺术精湛的成熟影片,通过评选呈现多元文化和最新电影成果。
加上第18届起开设的“国际直通车”,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了从项目孵化、人才培育,到奖项激励、全球推广的新人新作阶梯式孵化培育机制,促使一大批新人新作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起飞,风靡亚洲,迈向辽阔天地。
启动“一带一路”等多样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
今年5月,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戛纳电影市场合作开幕酒会,成为首个与戛纳电影市场合作的国际电影节,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乃至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大突破。几乎同一时间,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全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宣告成立。首批会员由十个电影节和三家行业代表机构组成。作为国际电影节行业的管理组织、认证机构,FIAPF直接指定两家电影节入席。上海和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并肩“直入”。能在国际权威机构的挑剔眼光里 “免选入席”,标志着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上的新突破。
▲当地时间10月19日,由上海电影技术厂自主修复的4K版《芙蓉镇》被上海国际电影节带到法国卢米埃尔电影节进行展映
目前,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影片数、公映场次数、观众人次等指标性数据已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位列第一、第二,综合影响力已公认位居国际A类电影节前列。
影响力指数日益提升,离不开从首届开始的拓新思路,尤其是开展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机制。
从最初,上海就坚持邀请赫克托·巴本科、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大岛渚、奥立佛·斯通、保罗·考克思等国际上叫得响的名字,奠定上海国际电影节多元、开阔的视角。
第九届起,首次由外国电影大师担任评委会主席,进一步提升了电影节的国际性和专业性。
第15届起,每年主导中国经典电影拷贝修复,积极推动文化传承。
从2015年起,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丝绸之路”影展,将“一带一路”设置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直至今年促成“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31个机构签署“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备忘录”,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构建和完善多方位、多层次的民心相通、多元合作格局,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找到更广阔的发展路径。
中国电影的稳步发展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扩大,正在引起国际电影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电影节委员会的首批成员,将大大提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专业话语权,对上海国际电影节对标国际一流产生有效的促进效应。
每一届电影节的举办,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着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也满足了广大人民大众热爱电影的文化需要,更以办节实践,证明了当年国家和上海支持创办电影节决策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上海国际电影节仍将不断创新办节机制,加强自主文化品牌建设,自觉为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不断增添新内涵。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