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丽今年49岁,倪大红长她9岁。眼下,这两位年龄相加107岁的人靠着磨皮美颜,愣是在电视剧里装小年轻,谈个恋爱、说点情话,过着腻歪的小日子。
磨皮、柔光、梦幻滤镜,这些都市剧、偶像剧的惯用三宝,常因过度使用而被观众鄙视。甚至,判断一部国产剧成色几分、价值几何,美颜过了头绝对会成为减分项。
按此认知,这部名为《正阳门下小女人》的连续剧必定会陷在“装嫩”的泥沼里难以自救。毕竟前15集里,为了让相加107岁的蒋雯丽和倪大红貌似二三十岁的小年轻,后期制作狠狠地向他们的脸动刀,磨皮磨糊了都在所不惜。
感受一下该剧的后期技术。蒋雯丽的眼周一片光亮,眼袋、泪沟、皱纹,不存在的,连苹果肌下的法令纹都磨去了大半:
给倪大红做的后期更简单粗暴,老戏骨脸上那点生动得会说话的褶皱,全被一刀抹平:
不仅外表上靠后期“装嫩”,两人在前15集的戏份也是一言难尽的腻歪。
剧中,蒋雯丽饰演的角色叫徐慧真,从小在酒窖里泡大,懂酒、懂生意、更懂人心。原配丈夫爱上了堂妹徐慧芝,两人私奔回农村,抛下病危的公公、怀孕的徐慧真以及祖上留下的小酒馆。公公半集就撒手人寰,从此,对外自称“寡妇”的徐慧真真正开始了她的奇女子传说。经营着公公留下的小酒馆,成为正阳门外、大时代边笑看风云的女人。
倪大红饰演的角色大名蔡全无,人送外号“窝脖儿”,出厂设置是面粉厂的临时工,闲时还帮兄弟朋友强子拉拉车。一身蛮力、木讷、老实头、难堪大用等等,都是街坊们对他的评价。但蔡全无的内在有什么?街坊们暂时看不通透。
雪夜,临盆在即的徐慧真独自上街去医院。拦下几辆人力车,都因为五分钱差价谈不拢而宁可步行。在这个天生有主意、且懂经营的女人心里,不值当的事情她连身怀六甲的自己都不留情面。
终于,等来车夫蔡全无,这个“窝脖儿”压根没考虑价钱的问题。对于面前这个明明是弱者、但又说一不二的小女人、狠角色,他只有寥寥数语“得,看您身子重怕是要省了吧,上来吧”,用的还是敬语“您”。
就这样,徐慧真和蔡全无,小酒馆女掌柜和面粉厂临时工,看似一强一弱、一高一低的人物关系从第一集就建立了起来。
但这强弱高低的判断不过都是外界、世俗的眼光,徐慧真有她自己的判断,心里一本明账,清清楚楚。通过前六集铺垫:徐慧真让蔡全无帮忙进酒,看着不作声的“窝脖儿”却能找到靠谱的进货渠道,中间经手也不起半分贪墨之心;徐慧真让“窝脖儿”搬酒进自家后院,后者就目不斜视闷头搬酒坛子,放下坛子就低头走人,不在女人的后院前多生半点是非;徐慧真独自带襁褓里的孩子,小酒馆忙到来不及瞻前顾后,匆匆赶回后院,“窝脖儿”已经站在院子里孩子的摇床边静静守着,还满是歉意地说,自己是听见孩子哭声情急之下跳了后院的墙……
一来二去,蔡全无是个什么样的人,徐慧真心里门清。于是,这个向来敢作敢当的女人决心自己多走一步,主动迈过两人关系的敏感线。
徐慧真为什么看上“窝脖儿”?她随后给出理由:
原配丈夫有二心,看着斯文的徐老师有点封建大男子主义,肚子里还爱打各种小九九。反倒是旁人眼里平平无奇的蔡全无,不仅踏实可靠,还颇有些深藏不露。
街道里呼吁大家响应国家号召要扫除文盲,徐慧真头脑灵活率先想到了开班识字班。她先请了徐老师,老师教识字天经地义,可为了一己私利,徐老师临阵撂摊子。顶替上阵的竟然是蔡全无,真真的人不可貌相。
恰巧蔡全无和徐慧真刚甜甜蜜蜜好上了,识字课的素材也应景地变成“白头偕老”,狗粮的齁味已经溢出了屏幕。
怪的是,任凭蒋雯丽和倪大红都已经磨皮磨到了糊,观众还是喜滋滋地看他们毫不羞耻地谈感情,顺手在豆瓣网上慷慨给高分:8.1。
这剧究竟有多大魔力,能让阅剧无数的观众忍受装嫩的主角、忍受“五毛特效”的磨皮技术,不惜以“全身心愉悦”来形容观剧感受?
先从剧集的底本讲起。它名叫《正阳门下小女人》,是老北京的故事,从上世纪50年代讲到21世纪。时间上横跨半个多世纪,但切口极小,不过正阳门外一小酒馆;酒馆的常客也基本固定,左右不过街里街坊。
编剧王之理,最早酝酿时,曾打算将这个故事命名为《酒馆》,足以看出小酒馆对故事展开的重要性。这一场所,汇集了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三教九流,贩夫走卒,汇聚一堂,一个小酒馆,宛若一个小社会。加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酒桌文化”影响,这些形色各异的各类人等,酒后能聊的话题自然多了起来。通过这扇窗口,小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关心的话题,所要求的生活,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一设计十分有意思,可王之理却称不敢用《酒馆》给故事命名。“人老舍敢写《茶馆》,文学大家珠玉在前,咱再写《酒馆》,有点自不量力了,对吧?后来加了一个‘小’字,就想叫《小酒馆》,但一想,还是觉得不合适,人还是会想到《茶馆》,咱有点违规越矩了。最后是因为有人说正好都是‘正阳门’系列,干脆就变成《正阳门下2》,叫《正阳门下小女人》。”
导演是刘家成,他和王之理两人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之前已经合作过三次——《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三部作品豆瓣平均分超过8分,观众缘可见一斑。
除了蒋雯丽、倪大红之外,领衔主演还有田海蓉和乔大韦,这二位饰演的陈雪茹和范金有也都是活色生香的人物,一个是扭着腰转转眼珠子就能计上心头的绸缎庄女掌柜,一个是为人汲汲营营的芝麻官官迷。
曾在《茶馆》中演绎老茶客的李光复,此次落户正阳门下的小酒馆,片儿爷一角的嬉笑怒骂尽显北京特色。
而编剧之一、本剧的制片人郝金明在剧中客串了牛爷一角,戏份不多,但角色个性鲜明:牛爷喝酒,赊账不赖账。
一群有血有肉有生活的人物,是《正阳门下小女人》讨人喜欢的第一层意思。虽然有磨皮、柔光,但从台词到人物的眼神、举止动作,无一不从鲜活的生活中来。无论是总跟徐慧真较劲但又不曾真心落井下石迫害她的陈雪茹,还是时时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但落魄时又让人心生怜悯的范金有,无论是酒后失言的平庸到不能再平庸的片儿爷,还是端着架势却不惹人厌的牛爷,包括小酒馆的那些“墙头草”们,这些小人物没有鲜明的正邪对立,也常有昏聩时候,但生活流的台词、生活流的场景设计,生活流的人物动机,都让他们的小错误、小固执,亲切得让人觉得就是你我身边人。
外加演员们集体过硬的演技,磨皮、滤镜这些,根本不值得一提。
再看《正阳门下小女人》的格局,名字里有“小”,但格局并不小。以前的《大宅门》能容下多少东西,今天的小酒馆就能容下多少,关于女性自立,关于婚姻选择,关于人,关于道德,关于社会时代变迁,凡此种种,都浓缩在正阳门下的小酒馆里。
大格局之大,先是体现在女主身上。显然,徐慧真能在时代变幻中始终经营好小酒馆、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绝非靠编剧赋予的玛丽苏式的开挂,也不靠着无头脑的善良或是剧中男性角色的爱慕,而是有立得住的精神。
剧中,徐慧真和陈雪茹是正阳门外小居委里最显赫的两个商人了,两人发家都凭自己识人断人、审时度势。
尤其是徐慧真,显然是解放后的新时代女性,觉悟高,有文化,小酒馆运转起来不仅靠着她的八面玲珑和三寸之舌,埋藏在根底下的是一颗敦厚仁善之心,尊重人,讲道理,无论是老师,干部,还是干窝脖儿的,都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区别对待,这也是菜全无对其死心塌地的原因。她能体察各人难处,对待爱赊酒的牛爷,始终允许其赊酒,面子上还让人舒服。她能以德报怨,听到会计因为被辞退被丈夫打了,主动上门道歉,准其回酒馆。
这样的女性能把小酒馆经营得有声有色,观众根本不会计较扶她一把的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因为她本人足够光芒四射——自立、自尊、善良、敦厚、有格局,有胸襟。
再看剧本之“大”,大在了时代氛围。
为了营造恰到好处的时代氛围和生活气息,剧组花费了不少心血。刘家成坦言,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一度越不过去的困难,“我们开机原定是春节之前,但是布置场景的时候发现,保留上世纪五十年代气息的硬件环境几乎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了人家也不让你拍,开机日期临近,我们就和演员商量,能否往后顺延一个月,很感动的是,大家没提任何要求,无偿顺延来照顾场地的布置,那是一个很大的氛围,演员一下子就融进去了。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场景不光是为了艺术层面的质感和品相,更是我们回归年代真实的基础。”
时代的准确性,不仅能帮助观众找到代入感,更能助力剧中人物建立起对自身身份、自身行动的认同感,即“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正阳门下小女人》延续了刘家成作品一贯的细节控风范,“胡同一定要陈旧,砖缝都要透露风吹日晒的生活印记,不能一抹平,得有斑驳感;窝窝头必须自己做、自己蒸,大街上买来的颜色不同、质感不同,我得照顾和我一样年龄的观众,他们有切身的感受,那个年代的馒头不会那么白,因为是都是手工制作,所以也不可能大小都一样,蜂窝煤长什么样,自行车是什么牌子,我看着不对的就马上换掉。哪怕是进行艺术的转化,也得从所处年代独有的色彩和感觉中去提炼,他们老说我是细节控,但我觉得,没有细节的支撑,就没有故事的真实。”
观众在剧中看到不少老北京特色,如满满70后、80后回忆的粮票和糖纸,小酒馆中各行各业的酒客,有拉洋车的、蹬三轮的、当教师的、唱戏的。剧中还聚集了老北京文化里的精髓:拍洋画、斗蛐蛐、拉洋片、吹糖人、抖空竹……尽是旧时光的老味道。
剧集之“大”,还大在了它不止谈一人一事一酒馆,而是把小酒馆的变迁嵌入时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私有制、公私合营、公有制、集体制……我们国家从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多种所有制,在剧中都一一按年份精准复原。
很多人说,这种年代剧多半只是中老年人的最爱,上一代的故事如何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常年执导年代大剧的刘家成导演却认为:“以前人家也说,京味儿剧过不了江,事实上,《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也很受南方观众的喜爱,大家对于真情表达的东西一定是有共通体会的,重要的不在于是哪个地域、是哪个年代,而在于是不是认真制作、真实表达、用心演绎,我拍摄作品从来不迎合某种潮流。”
导演相信,《正阳门下小女人》这类作品中的真性情、不虚伪,是能够获得年轻观众喜欢的。因为从中,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纯真,纯真不仅指代剧中人对待亲情、友情、邻里情的态度,同样指代做电视剧的手艺。
所以,管它磨皮磨到糊,这部没有流量明星的电视剧,还是稳稳站到了国产剧鄙视链的上游。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