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晚,《如懿传》开播。当天,《延禧攻略》宣布改为一日一更新。两部都以“乾隆后宫”为题的剧集档期相撞,网络上一片热议。仿佛对观众而言,追新还是顾旧,是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诚然,两剧都带有不可小视的流量。《如懿传》从选角、开机到定档,一路风波不断,无形中攒足了话题。《延禧攻略》在拍摄进程中不如前者那般受人瞩目,但因题材撞车且抢先播出的缘故,生来便能“借力打力”,加之营销颇为得法,网播量已超100亿。
关于两剧孰优孰劣的网络争议正在渐渐扩音。但从本质上讲,两出宫斗剧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在社交、媒体引发一阵“清宫宇宙”的狂欢,无非是对于历史正剧“断货”的声声哀叹,所谓“选择题”也不过是无有好剧可选的“饥渴”表达。这两出宫斗剧若是双双成为“爆款”,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创作生态而言,绝非佳话美谈。
套路还是反套路?起点都是“投市场所好”
《延禧攻略》的收视命运如同女主角魏璎珞一般,从毫不起眼到一路逆袭。该剧没有一线明星、流量小生,也并非已有大量原著粉丝的“大 IP”,却在视频网站暑期档里,暂列点击榜首位,其“反套路”手法,功不可没。
放眼各大视频网站,暑期档推出的新剧多是玄幻题材或主打青春偶像。《延禧攻略》不以“眼球”作第一落点,把品评范畴缩小到宫斗题材,其女主角一反“傻白甜”,画质调色也从“于正序列”以往的艳丽风走到素色风。只是这“反套路”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优点”。剧评人李星文用一连串排比来归纳该剧特点:“人物是纸片的,诡计是三岁的。眼角是含恨的,口角是挂刺的。白眼是常翻的,睚眦是必报的。逻辑是碎片的,大脑是短路的……”
相比之下,《如懿传》沿袭宫斗剧的惯常路线——在帝王爱恨、女人心机里大做文章,哪怕该剧最后的人物走向是悲剧而非“宫斗赢家”。这类剧集,剧本拼的是台词韵味和人心转圜,演员比的是演技深浅。从已上线的剧情来看,陈冲与邬君梅饰演的两个皇太后斗法,周迅所饰青樱在乾隆面前“真哭泣假宽慰”等几幕戏,都堪称高光时刻。可播出首日后,演员妆容、音色、剧集节奏等方面的瑕疵,都引发了一些非议。
事实上,《延禧攻略》是一部快进快出不过脑的“爽剧”,《如懿传》则是一出“封建皇权下的人性挽歌”。一个摸透观众快节奏、打怪升级的观剧心理,另一个试图比《甄嬛传》《芈月传》等写得更为撕心裂肺。乍一看,两剧分属“套路内外”,实则都是“投市场所好”。区别在于,观众口味一日千里,先开机的《如懿传》完全没料到市场在两三年里悄然生变,后开机的《延禧攻略》把脉市场更准一些。
两剧女主互为反派?却都逃不出女性价值取向的窄化
论明星阵容,论场面制作,论剧本严谨度,《延禧攻略》与《如懿传》都没太多可比性。两剧之所以被相提并论,全因故事背景重叠,主要人物也可互为参照。但令人称奇的是,看过《延禧攻略》后再追《如懿传》,需要把故事清零,重启一遍。两剧的人物配置一样,可人物性格、正反走势,截然不同。
显见的是,两剧女一号在对方剧中互为反派。《如懿传》里周迅饰演的如懿即后来的娴妃、继皇后,与乾隆青梅竹马。而李纯扮演的令妃,被定义成反派,原著作者流潋紫提到她“笑里藏刀,城府极深,工于心计,不择手段”。这两个角色在《延禧攻略》里颠了个倒。魏璎珞即令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虽在后宫游刃有余,但一切目的都有正当理由。至于佘诗曼在《延禧攻略》里的娴妃角色,从温良恭俭让到不择手段,成了宫斗赢家的同时也被观众视为反派。主角人设大相径庭,其他妃嫔等一众配角也在两部剧中性格相左。
辨清孰真孰假,成了网络上一道热闹的伪命题。但剥开是是非非的外衣,这些剧中人都逃不出紫禁城后宫里的困兽之斗。 《延禧攻略》里的主角,本有离开后宫、从此远离醋海扬波的机会,但她选择重回皇宫。她虽属意皇帝之外的男人,却不得不倚仗皇权来实现自我价值。而 《如懿传》的娴妃,看似与皇帝 “断发绝交”,但从剧情介绍 “一生心意动一次”来看,更像是困于帝王爱的悲剧。从根本上,依然脱不了女性价值取向的窄化。
链接:宫斗怎能成创作的“头部内容”
《延禧攻略》的热度之高,《如懿传》的期待之烈,还有《还珠格格》《甄嬛传》等剧的话题持续之长久,仿佛在印证网上的一种观点——宫斗剧是收视王牌。由此观点出发,无影视产业链上的布局,也纷纷摆出一副宫斗剧才是“头部内容”的架势。
历数 《甄嬛传》《美人心计》《芈月传》《如懿传》等宫斗剧集,一路走来,大投入、大明星、大制作俨然已成标配。哪部剧中的皇宫气势更恢弘、服饰更考究、男女一号“咖位”更高,都成了必争之地。不仅影视制作公司纷纷请优秀的班底、用较大的成本来投入宫斗剧创作;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播出平台也都把相对好的档期、醒目的推荐位留给“后宫女人传”;再到各广告投放商,也都愿意砸重金投入这类剧集。出于对“宫斗剧才是头部内容”的迷信,各家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赚得盆满钵满。
《如懿传》的一再延播,很难说不是为此等心态买单:制作方花了天价片酬请来大明星,自然想从播出平台方收回成本,单集售价屡被炒到新高;播出方砸了重金购剧,当然想从广告利益上博取收支平衡;广告商斥巨资投放,它们对于收视率、点击量的期待,便一步步高企。连锁反应下,宫斗题材的热度虚高不退。
然而,宫斗剧被资本热捧的同时,它们在评论区却不堪卒睹。套路老旧,内容消极,互相模仿,几乎没有一出宫斗能逃出这三条指摘。当如此不堪的宫斗剧被产业再三奉为 “头部内容”,不能不说这是悬置于国产剧创作生态圈的警钟长鸣。
观众需要引领还是迎合,这不该成为问题。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厚的历史叙事资源。不杜撰、不蹈空、不戏说、不狗血的优秀历史正剧有着长久的存在价值。此前,《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之崛起》等剧掀起口碑与收视的双重热度,概因贯穿其中的,既有恢弘的戏剧图景,更有深邃的人性思考、透彻的历史感悟。而这些,都是纠缠于儿女情长、陈腐言情路线的宫斗剧,所无可比拟的。
作者:王彦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