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合并呼吸慢病,怎么治?“癌肺同治”理念浮出水面,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采取更全面的治疗策略。近期揭幕的第22届呼吸周学术大会期间,以“全面照护肺健康”为主题,以“让肺呼吸更持久——降低呼吸慢病过早死亡率,提高肺癌五年生存率”为目标,聚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等70多位全国呼吸领域大咖专家,以及40多家医药企业,投资界人士探索呼吸疾病领域的创新方案、实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共同列作全球四大类慢性病。目前,我国呼吸疾病患者总数过亿,其中20岁以上的慢阻肺病患者接近1亿人,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约4570万人,儿童和青少年哮喘患者约870万人,每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78.1万。对比这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与其产生鲜明对比,给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和严峻挑战。
康复大学青岛医院副院长韩伟教授谈到,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居民在每年健康体检中加入肺功能检测,尽早干预,延缓疾病恶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高蓓莉教授注意到,近40%的肺癌患者会合并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这会影响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更重视早期的筛查和全程管理。这也令“癌肺同治”理念吸引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
“相比单纯患肺癌的患者,合并慢阻肺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生存期更短。现在肺癌的治疗飞速发展,靶向药物、免疫治疗,ADC药物等都可将癌症控制在稳定期,此时就要重视对慢阻肺的治疗,比如抗生素控制感染,吸入制剂减少急性加重等,可以起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高蓓莉教授同时谈到,慢阻肺也是引起肺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慢阻肺患者需要定期做CT检查,提早对肺癌的发现时间,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
随着数字化诊疗、药械、介入治疗等领域的呼吸创新方案的应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取得显著提升,但慢阻肺病、哮喘、肺癌、儿童呼吸道感染等难治的呼吸疾病治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儿童为例,相较成人,其体质更敏感,也更易发生哮喘,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引起哮喘的急性发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表示,尽管我国并非全球哮喘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也在显著上升。全球队列研究显示,如果儿童时期患有重症哮喘,未来发生慢阻肺的机会将增加30倍以上。若儿童哮喘长期不控制,对肺功能的损害则会由可逆性进展成不可逆性。
“因为哮喘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规范治疗,基于在维持吸入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识别急性发作的早期征象,可减少后期的不良后果。”洪建国教授说。
本次大会围绕中国呼吸疾病的全病程管理痛点、解决思路、如何加速创新解决方案落地等话题,设有主会场与6大分会场,以期通过广泛探讨凝聚共识、推进新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钟南山线上与会表示:“我非常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老百姓意识到慢阻肺病、哮喘、呼吸道感染、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呼吸系统疾病的全国、全社会、全民的协同防治体系,共同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创新是不变的趋势,也是对患者最好的承诺。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杨海英表示,阿斯利康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呼吸领域临床研究已达40多项,希望通过创新和研究探索更便捷的科学诊断和检测方式,让患者能更及时地得到医学照护。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