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需求上来讲,越来越多的学科需要和精神心理科建立连接,比如肿瘤医学领域,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消化医学领域,通过对脑肠轴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消化疾病的病因,也会给治疗带来福利。”正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东方精神医学大会暨2023中国情感障碍大会上,身心同治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
“身心是一个整体,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了解和处理这种相互关系对于综合性的医疗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作为大会主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强调,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身心健康的整体恢复,期待多学科讨论能形成一种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身、心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注意。“在消化内科,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不少见。该疾病受心理因素的显著影响,和大脑和胃肠道系统之间的‘交流失调’有关,反复发作的疼痛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姚玮艳教授建议,针对该疾病诊断要积极客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方案可能对患者大有裨益。
在风湿病患者中,抑郁、焦虑是常见情绪症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叶文静教授认为,风湿病和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存在包括中枢性炎症等在内的共性的发病机制。同时,在包括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的干预中,需要关注与神经精神疾病的相互影响,心理支持和教育、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巧和调适技术、社交支持等策略均有一定可行性,应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作为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难治性疾病,近年,进食障碍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和年轻人。“进食障碍可共病许多病,且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厌食症患者会出现脑萎缩的表现。但萎缩究竟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还需要更多研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陈珏教授强调,进食障碍是涉及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有效的治疗必须由精神科医生、营养学家、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共同合作、开展多学科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金红教授就抑郁症谈到,其病因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之处,精神影像学研究可提供一些生物学基础的线索。“影像学研究的确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某些脑区如额叶、边缘系统和基底节存在功能改变,涉及记忆、情绪、认知和注意力领域的异常表现。后续还需要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纵向研究、数据标准化处理等途径,让精神影像研究在抑郁症的预测、数标准化和数据处理标择、疗效评估和预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会议四大专题报告均聚焦目前疑难复杂疾病的新型诊疗模式——多学科会诊(MDT)。该模式指多个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定制诊疗方案,以更大程度发挥多学科交叉的“催化剂”作用。
在专题讨论中,基础研究和临床专家就多学科交叉面临的挑战、机遇展开热烈讨论。专家表示,尽管MDT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还需要完善,包括各学科专家间要加强沟通,以提升合作效率,同时,需要有效管理机制,在临床上还需要强化患者认对MDT的知晓度。
并且,MDT已不局限于医院间的合作,跨界合作还包括院校融合,推进医理、医工、医社的融合创新发展。在与会专家看来,从跨界角度讲,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也成为医院“弯道超车”,解决临床难题,以及培养复合型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本次会议为期3天,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主办,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承办,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基础与临床分会协办。
作者:唐闻佳 乔颖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