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5日),第19届“银蛇奖”正式颁出,共有22名杰出医务青年摘获“银蛇奖”,17名医务青年荣获提名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刘珅荣获本届“银蛇奖”一等奖。他们的导师,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和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荣获“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华山医院毛颖教授、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荣获“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银蛇奖”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由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主办,上海市医保协会、文汇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
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自1989年设立,面向上海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每两年评选一次。30多年来,“银蛇奖”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才俊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已有313位医务青年获此殊荣,29位一等奖获得者的导师荣获特别荣誉奖,323位获得提名奖。
获奖者队伍中已诞生9名院士以及一大批名医名家,有的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这些德才兼备的医务青年已成为上海医疗卫生队伍中一支重要中坚力量。
本届93位申报者中,多人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39位获奖者中,90%有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或重大项目,有的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影响因子和高他引论文,有的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们勇于创新,突破了临床上多个重大疑难问题。获奖者共获250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85项,许多专利已实现转化,用于临床,造福患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获一等奖
瞄准医学前沿,以科研促临床。本次一等奖获得者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博士专攻神经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胶质瘤,建立胶质瘤分子分型华山方案,阐明了多种世卫组织(WHO)未定义胶质瘤亚型的分子特征,提出“分子分型在预后判断上优于WHO分级”的新观点;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的脑胶质瘤快速分子诊断系统,诊断时间仅需3分钟,准确率高达93%,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刘珅获一等奖
潜心临床攻关,于传承中求创新。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刘珅博士传承六院“断肢再植”技术,完成断肢/指再植、显微皮瓣等手术千余例,促进从“保肢”到“保功能”转变;对“肘关节粘连”,建立治疗新技术,提高综合疗效;对“肌腱粘连”,阐明防治材料作用原理及机制,指导新技术和产品研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专利授权15项,已转化5项。
探索基础研究制高点,取得重要学术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市免疫学研究所邹强博士围绕肿瘤免疫应答与耐受的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参与调控肿瘤免疫代谢的关键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探索干预肿瘤免疫代谢提高肿瘤免疫应答的免疫治疗策略,取得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代表性论著发表于《细胞代谢》《分子细胞》等国际专业期刊。
本届许多二级医院申报者的业绩也十分亮眼。嘉定中心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文广博士在肝移植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后、小儿、急危重症患者等困难ERCP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创建上海市首个日间病房ERCP诊治流程和ERCP专科日间病房,实现患者快速诊治及术后快速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青年医师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战疫期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医师赵翎浩博士推迟婚礼,主动请缨奋战在抗疫一线。
适逢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这些可敬可亲的医务青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在会上勉励获奖者:要不断激励自己,永远瞄准优秀,放眼全球,朝着医学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不懈探索、勇攀高峰。
市卫健委党组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学习他们忠于事业、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等精神。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