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难治性疾病。近日由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进食障碍高峰论坛”上传来消息:多年来,我国进食障碍患病人数快速攀升,亟需专业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专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从“吃太多”到“吃不进”,有人付出生命代价。青少年和年轻人群尤其高危。
2021年7月,只有小学四年级的青青,体重飙升到115斤,因为自卑,她很少参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减重,这年11月,她开始拼命运动,到第二年的5月,她瘦到了90斤,一下子收到很多赞美。但没多久,问题又来了,她每天走4万步、跳绳几千下,每天除了睡觉都在站着,拒绝肉类、零食、水果,主食吃得很少,只吃少量蔬菜.到2022年10月,她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下肢水肿到无法抬起,经常莫名其妙地摔倒。后来,她走不动路,体重只有31公斤,在生死的边缘徘徊,家人选择来到医院……
通过营养治疗,青青摆脱了生命危险,但最难的是行为调整。住院治疗期间,通过科学饮食方案和心理治疗,从行为改善,到认知重建,再到情绪稳定,青青逐渐战胜疾病。在康复过程中,家人一直相伴左右。在医院,青青也遇到了很多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大家相互扶持、互相支持,她才走出了这条黑暗隧道。
“青青明白只有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才能让内心变得强大,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被外界影响自己的判断。”在医生看来,进食障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和年轻人群的健康状态,脱离生命危险是第一步,重建健康心理更为重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进食障碍患病人数不断攀升,如何开展好防治是心身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委袁勇贵表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在首届组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陈珏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并产生了良好效果,也希望进食障碍诊治的“上海模式”可以通过进食障碍协作学组这一平台推广到全国,提高中国的进食障碍防治水平,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和家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认为,进食障碍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变革而发生发展的一类疾病,是一种“现代病”。在社会大背景下,进食障碍学科应运而生,并茁壮成长。首届中国进食障碍高峰论坛,是中国进食障碍学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今年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成立6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谈到,自2017年开始,进食障碍诊治中心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期待本次论坛能成为推动和提升中国进食障碍诊疗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来自全国的260位专家学者相聚上海,聚焦进食障碍最新研究进展、诊治实践带来精彩分享。“尽管进食障碍难治,但在临床上,我依旧看到了希望和温暖,它们来自我们的患者和家属。”陈珏认为,进食障碍的诊疗和研究中,医者和患方必须共同坚守一个理念,就是“生命至上,立即行动,先做对的事情”。“我们做了大量的家庭治疗,引进各类先进技术,开展跨学科合作,最终,医生们就是希望能牵手患者和家属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不仅是促进疾病的转归,更是促进人格的成熟。”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