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0岁的老吴,3年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胸闷、胸痛等不适,自行吸氧并服用保心丸后症状控制良好。近期,睡觉总是感觉呼吸困难,甚至被憋醒。就诊检查后发现,存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需要及时进行人工主动脉瓣置换。在详细问诊中,老吴自述20年前有检查发现有风湿性心脏病,当时没有明显不适,就没有进行特殊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瓣膜中心团队在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王长谦教授带领下,制定了多套治疗方案,最终经由多学科合作为老吴顺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术后,老吴症状改善明显,状态稳定。
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了疾病谱的变化,在我国,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约有150万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发病率在>75岁人群达2.5%,在>85岁人群可达8%,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第三常见心血管疾病。
什么是主动脉瓣膜?
心脏可以理解为一台有四个腔的水泵,这个水泵有四个单向的阀门,它们就是心脏的瓣膜,分别连结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大动脉之间,只能沿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开启,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防止血液逆流。
主动脉瓣膜是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单向阀门,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着普通但又极其重要的角色,主动脉瓣相当于是门卫,阻止血液回流进刚刚离开的左心室。
主动脉瓣通常只能单向开闭,一旦出现异常就容易造成血液回流或泵血不足,一般情况下主动脉瓣异常疾病有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种主要的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指的是主动脉瓣不能完全打开,造成主动脉的供血不足,就像是一道坏了的水管“阀门”,需要打开的这道门的时候发现难以打开或打开得不够大,就极易造成通过的血流减少,从而无法满足全身的供血需求。
如不及时干预,一半以上患者会在出现症状后2年内死亡
那么,主动脉瓣狭窄有哪些危害?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干预,一半以上患者会在出现症状后2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比部分癌症患者还要更差。
主动脉瓣狭窄后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有相当长的无症状期,一旦瓣口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呼吸困难】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心绞痛】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晕厥】部分患者表现为眼睛出现黑曚,多与劳累相关,少数在休息时发生。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去医院及时就诊,如不经治疗,50%的严重症状患者在2年后死亡。
主动脉瓣狭窄后有哪些治疗方法?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控制风湿热等,一般只能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
手术治疗包括外科开胸手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外科手术主要是开胸人工瓣膜置换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当前最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病人无需开胸,人工心脏瓣膜经介入导管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TAVR手术无需开胸,因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目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最新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比如部分老年患者)的生存希望。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TAVR团队由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联合超声科、影像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心血管疾病专业科室。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