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肝宝贝》微电影海报
临近“六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迎来一群宝贝“回家”。他们都是在此接受过肝移植手术的患儿。今年,医务人员还备上特别礼物,一部科普微电影,献给这群“新肝宝贝”。
今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仁济医院出品的儿童健康科普微电影《新肝宝贝》举行首映。微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面对孩子罹患终末期肝病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在仁济医院通过亲体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的故事。该片是近年仁济医院精心打造推出的高质量医学科普作品之一,即日将起在全网播出,供公众免费观看。
医护全程参与微电影制作,希望更多家庭重燃希望
伴随着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一场小儿活体肝移植抢救手术拉开序幕。丽丽(化名)是一位来自广东偏远农村的年轻母亲,家庭生活来源全靠孩子爸爸打工赚钱。
生活虽难,孩子们的笑脸总能让丽丽觉得很幸福。可天不遂人愿,姐姐月月和弟弟亮亮突发疾病。由于孩子爸爸要工作,丽丽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踏上了求医之路。
当地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丽丽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无法查出孩子们的病因。
“医生委婉地告诉我,两个孩子可能只能救其中一个。两年多的求医路花光了我们的积蓄,还借了很多债,还没办法让孩子好起来。”丽丽暗暗落泪。
2020年临近春节,姐姐月月因腹水引发自发性腹膜炎,当地医生诊断姐姐随时面临肝衰竭危险。看着濒临崩溃的这对夫妻,医生建议去上海的仁济医院试试。
几经周折,丽丽联系到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主治医师封明轩。“我把姐弟俩的病例发给封医生,他让我们赶紧去上海。因为没筹到钱,我们无法立即动身,特别感动的是,在仁济医院医护人员的陪同、帮助下,姐姐和弟弟及时到医院做了肝移植手术。现在他们恢复得很好,弟弟亮亮今年9月要去上学了。在仁济医院里,我感受到了医护的大爱,他们挽救了孩子,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给了我们重新活下去的勇气。”
《新肝宝贝》微电影正是取材于这段感人故事。“影片中的两个故事均源自我们亲历的真实病例。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让更多患儿家庭了解小儿肝移植这一手术技术。”肝脏外科张家旭医生全程参与创作、拍摄过程。
主创团队现场分享
肝脏外科儿童病区护士长黄明珠此次在微电影中本色出演护士长肖琳。首次“触电”,黄明珠感触很深,她已在小儿肝移植领域走过十载爱心接力路。在病房,她见过家长等待肝源时的焦急眼神,见过患儿重获新生时绽放的笑容。“愿更多患儿能健康成长,愿更多患儿家庭重拾生命希望。”黄明珠写下影片寄语。
16年坚持不懈,儿童肝移植年手术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
从2006年10月的第一例儿童肝移植手术,到2017年8月的第1000例,2019年10月的第2000例,再到如今的第3100余例……由仁济医院院长、肝脏外科学科带头人夏强教授带领的小儿肝移植团队用了整整16年,一步步将中国儿童活体肝移植领域从“荒原”变成“沃土”。目前,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截至2023年4月30日,共完成儿童肝移植3138例,儿童肝移植年手术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
“医学科普是仁济医院弘扬仁术济世精神的重要体现。仁济医院作为上海开埠后的第一家西医医院,我院的第一位华人西医医师雒魏林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尝试开展医学科普,他用传单向老百姓宣传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优点,我想这就是医学科普的雏形。”夏强表示,随着时代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学科普已成为医护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
夏强教授
谈及科普微电影的创作初衷,他说,儿童肝移植能够在国内快速发展,除了医疗技术上的提高,也离不开临床医生在科普上的努力与探索。“15年前,如果一名医生和患儿家长说肝移植能拯救孩子的生命,那他八成会被当成是一名骗子。但现在,我们的医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肝移植可以挽救终末期肝病的儿童,这也让更多孩子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科普”不仅仅面向大众。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儿童病区负责人罗毅介绍,肝脏外科面向基层医生、病患群体及普通群众开展分层科普。“不少基层医师对疾病认识不?,导致漏诊、误诊或延误治疗;?病患群体因罕见病相关资料少,往往不能获得正确的诊疗知识。我们将科普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多人群,并根据人群特点分层分级制作科普内容,提?科普的范围及影响。”
目前,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科普团队组建的“新肝宝贝”义诊团已前往四川、云南、福建、海南等多地义诊,惠及的儿童终末期肝病、儿童罕见肝病患儿及家庭超过500余个。此外,科普团队搭建的“仁济儿童肝移植”公众号、视频号及医生个人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科普图文、科普视频及科普直播等,为全国儿童终末期肝病患者群体提供权威科普信息。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