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光院士
糖尿病、心血管和慢性肾脏病互为纠缠,颇为难缠。近期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阿斯利康糖心肾高峰论坛上,医学院士专家探讨要构筑以患者为中心的三大慢病的综合管理模式,合力推动“糖心肾”联防联控。
“糖心肾”三大慢病相伴相依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这三大慢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体基数,数据显示,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和约8200万慢性肾脏病患者。糖心肾三大慢病“相伴相依”使得患者生存时间大幅降低,同时还极大增加了医疗支出和社会负担。其所造成健康损害和社会负担不是“1+1+1=3”,而是“大于3”,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往往相互关联,患者往往面临共患病及疾病终末期另两种疾病的并发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高血压、高血糖等风险因素也会引发肾功能损害;肾脏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数据显示,三位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至少有一位伴有心血管疾病;三位心衰患者中至少有一位伴有慢性肾脏病,三位心衰患者中即有一位伴有2型糖尿病;三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位伴有心血管疾病。
全病程管理推动“联防联控”
基于“糖心肾”三大慢病的相互关联,应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糖心肾”联防联控:即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心肾获益为结局,树立心肾和代谢综合一体化管理为中心的整体治疗观念,通过全病程管理和创新手段,助力将危害中国广泛人群的这三大慢病关口前移,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在《2019 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版)》等多部指南与专家共识中也均指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在疾病长期管理过程中应综合管理多重危险因素。医生应为患者指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方案;患者则需要关注自身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等水平,通过早期筛查,预防和管理风险因素,进而降低共病发生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表示:“糖尿病会影响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心肾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需要从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到随访、康复全病程的一站式疾病管理服务,既避免患者奔波于多个科室,同时对并发症实现‘未病先管’,帮助患者减少心肾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葛均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表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严峻,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应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倡导‘三高’共管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多学科的联合行动,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综合管理,早期干预多重危险因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注意到,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就已是终末期肾病,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而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就对危险因素进行联防联控,就能够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共病发生率,进而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
“糖心肾”三大慢病要实现“联防联控”势必需要多学科协作。虽然患者会前往各专科诊疗,但各专科医生一定要告知患者疾病可能引发的全身性损伤,以患者的全面健康结局为目标,展开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协作,改善糖心肾疾病共患结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案,简化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