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辅助,与TA同行——肝癌防治科普行动”在上海启动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持续较高是中国肝癌治疗一大难点。近日,全球首个在肝癌辅助治疗领域获得阳性结果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带来好消息:PD-L1免疫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简称“T+A”疗法,取两药的首字母)在无复发生存期(RFS)方面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28%。
4月17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公布了罗氏制药这一III期临床研究IMbrave050数据。在上海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主任周俭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沈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外科主任陈拥军教授,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博士阐释交流这一肝癌辅助治疗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
为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与肝癌对战数十载,樊嘉院士颇为感慨,“T+A疗法对肝癌根治性手术后降低复发水平能降低28%,是迄今为止能预防和治疗复发的各种手段中效果最好的。这个方案对患者来说,所受的痛苦、创伤及引起副作用也是最轻的,患者更容易接受。这是它的意义所在。”
“80%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仍可能遭遇复发,亟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来防止早期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罗氏首席医学官兼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Levi Garraway博士表示,很高兴看到“T+A”疗法在辅助治疗领域显示出的潜力。
为什么用“T+A”可以治疗肝癌?
周俭教授阐释其理论依据时说,“VEGF/PD-L1抑制剂增强了与术后复发相关的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比如说贝伐珠单抗可以使肿瘤的血管正常化,因为肿瘤的血管跟正常血管是不一样的,如果正常化后,免疫细胞T细胞就可以到肿瘤组织里。另外除了肿瘤细胞,该疗法也可以塑造肿瘤的微环境,把那些促进肿瘤增长的免疫因素去除掉,‘T+A’疗法有这个理论依据。”
作为全球首个在肝癌辅助治疗领域获得阳性结果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IMbrave050研究证明了PD-L1/VEGF抑制剂可增强手术切除或消融术后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验证了将免疫联合疗法用于预防复发的理论机制,将有望填补当前肝癌药物辅助治疗领域的空白,为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陈拥军教授称,与肿瘤作战如同打仗一样,从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多军种联合作战”,医生手上的武器多了,能为患者争取更大的获益。“比如从前太晚期的患者,我们首选用药,但现在研究发现,原来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通过转化治疗,肿瘤缩小了,又能达到我们的可手术切除范围了,我们届时再把肿瘤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就会大大延长。”
“有了‘T+A’这类新武器加入,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愈机会。”孙惠川教授表示,IMbrave050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患者治愈的机会增加,因为复发的概率降低了。
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存重在“早”
适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嘉宾共同启动“聚焦辅助,与TA同行——肝癌防治科普行动”,一系列科普访谈将进一步助力提升公众对肝病、肝癌的认知。
樊嘉院士表示,中国是肝炎高发国家,特点是乙型肝炎感染较多。如今除了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炎、酒精肝等患者也越来越多,重视体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可以早期发现肝病乃至肝癌。“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我们在做很多研究,比如说甲胎蛋白、微小核糖核酸(miRNA)进行早期诊断,现在还研究了DNA甲基化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早期发现敏感性,进行早期干预,这样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而且治愈率明显提高。”
沈锋教授也表示,尽管药物研究进步很快,但真正改善患者生存的关键还是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另外,一旦得了肝癌后,要规范治疗,不要“道听途说”,接受偏方、土方。在樊嘉院士领衔编写制定的中国《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规范》和《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汇聚了全球包括中国学者多年来的经验与心血,给中国肝癌治疗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
就生活方式问题,周俭教授谈到,在我国,肝癌疾病谱已发生改变,随着乙肝疫苗普及,预计到2050年后,乙肝相关的肝癌会大大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也是肝癌的高发因素。“没有了肝炎,但还有脂肪肝、酒精肝,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要改。”
他同时谈到,如果有乙肝或丙肝,甚至肝硬化,也不要怕,如今的药物、手术治疗效果都很好;患上肝癌不可怕,按指南规范治疗,积极面对。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